室间隔缺损是一类非常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它对人体的危害远远超出房间隔缺损。它的产生主要在于胚胎时期胎儿心脏发育室间隔位置愈合不良造成。也常常与其他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同期存在,例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等。
那么当宝宝心脏有这个洞洞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还是要从三方面考虑这个问题,一是缺损的大小,二是缺损的位置,三是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我们根据室间隔缺损直径跟主动脉瓣环相比较,从而判断其分流量的大小,如果室间隔缺损口径小于主动脉孔口径的1/3时候,这时候对血液循环影响较小,分流量也比较小,通常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可以密切随访,等稍微大一点手术效果比较好。
如果缺损口径为主动脉的1/3-2/3时候,分流量较大,右心室压力明显升高,肺循环血液明显增多,左心室逐渐扩大,小儿生长发育缓慢,喂养困难。有时候就要尽快手术。
如果缺损口径接近或大于主动脉口径,这是右心室压力接近或者等于左心室压力,肺动脉压力快速升高,小儿很快出现心衰症状,需要呼吸机辅助,则需要急诊手术。
那么室间隔缺损小儿一般都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手术呢?
目前较为流行的手术方式包括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大多数患儿均在DSA下接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国内现在开展完全在超声引导下封堵室间隔缺损,避免的射线对患儿腺体的影响,达到绿色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那么什么情况患儿不适合封堵手术呢,一是多大的室间隔缺损,一般室间隔缺损直径大于8mm不适合封堵手术。还有是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这种缺损位于肺动脉瓣下,虽然目前采用偏心的封堵器可以封堵此类室间隔缺损,但是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那么到底什么情况医院了呢
反复出现肺部感染,迁延不愈,需要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接受儿科住院治疗仍然未见好转。小儿生长发育完全停止,体重不再增加,喂养困难当以上情况出现,请及时至儿科及心脏科门诊就诊,行相关检查,明确病情发展情况,必要时手术治疗。
那么有没有那种室间隔缺损不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是较小的室间隔缺损,尤其是出生后行超声心动图,提示4mm以下室间隔缺损,都可以临床观察,1年内有自愈可能性。
还有一种室间隔缺损,其主要位于室间隔的肌部,通常表现为杂乱血流,直径多为1-2mm,可给予临床观察,其对血液循环影响较小,在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的情况下,宝宝可正常喂养及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