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生肩负着许许多多的艰巨任务,其中结婚生子是尤为重要的一项。这就不得不说说女人的根本--子宫,想在有好多女孩都会伴随有月经不调、痛经或是其他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这些不舒服可能就是子宫不健康的信号。
当您总觉得浑身没劲,腰酸伴下腹部坠胀伴腰腹冰凉,性欲低下,手脚发凉,怕冷,或皮肤暗淡色黄或满脸黄褐斑,月经不调,经血色黑有血块,白带异常,异味大,经期腹部疼痛加剧,或婚久不孕等症状时,一定“宫寒”惹的祸。
何为“宫寒”?中医理论里的“宫寒”并不是单纯“子宫寒冷”,中医所说的“子宫”与西医所指的子宫不同,它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多种器官。
临床上表现为女性内生殖系统(子宫,输卵管,卵巢等)的生殖功能的低下,症状主要有:
白带量多,清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性冷漠、多流产;小腹不温,四肢冰凉,眩晕,经前乳胀,黄褐斑、痤疮;困倦腰痛、面色晦暗、眼睑肿胀。面色无华、苍老,眼睑肿胀,满脸黄褐班、痤疮,容易眩晕,还总感觉困倦腰痛,常年挂着一对黑眼圈,一副未老先衰的姿态。
宫寒女性在怀孕以后还会出现胎儿发育异常、胎停育的现象,严重的可导致流产。寒凝则瘀,瘀则不通。盆腔淤血,微循环不良,导致盆腔血供差,导致出现上述宫寒的症状。
造成宫寒的原因:1.有些女性天生体质较寒四肢容易冰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脸色比较苍白;
2.寒性环境:盛夏,一直在空调房间里,特别是女性从室外高温在全身大汗淋漓的情况下一下子进去空调房里,湿寒侵入体内,导致宫寒。
3.冷食太多:在炎热的夏季,多食冷饮、冰茶、瓜果等寒凉之物,更何况有些女性喜欢一年四季吃冰激淋。
4.运动少导致盆腔血供差:现代女性缺少运动,久坐时受寒会引起盆腔的血液回流不畅,出现慢性盆腔淤血,微循环障碍,导致盆腔血供差。
子宫寒,百病生;
子宫暖,气色佳。
七八月是夏季最炎热的时间,
也是冬病夏治——宫寒的最好时机!
今年的三伏天时间是:
头伏(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二伏(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三伏(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医院“冬病夏治”现场
冬病夏治巧治宫寒性疾病:“冬病夏治”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内病外治方法,三伏天是全年中气候最炎热的阶段,在高温条件下,利用机体阳气旺盛,肌肤腠理开泄之际,选用温热发散的药物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起到鼓舞正气、疏通经络、调整气血阴阳的作用,祛除因寒邪引起的各种宫寒性妇科疾患。
冬病夏治三伏贴一方面,使药物经皮肤和穴位的吸收,随经脉循行,导入脏腑,直达病所;另一方面,使药物输布于全身,激发周身之经气,振奋人体相应的脏腑功能,最大限度的以阳克寒,从而达到治愈慢性、寒性妇科疾病或抑制其复发的目的。再者,贴敷多采用温热辛散、芳香透络、气味俱厚之品,能振奋人体阳气,从而驱邪外出。
▲“脐姜灸”治疗
脐姜灸是将具有温中散寒、振奋阳气作用的姜蓉、艾灸与特色中药粉结合,将中药填充在神阙穴,通过灸疗燃烧产生的热力与填充的中药粉的渗透互相协同作用,同时利用三伏天腠理开泄的有利时机,刺激穴位、温经散寒、温肾助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节机体内环境。
适合冬病夏治的妇科疾病
经过辨证后属于因寒而致的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身痛、不孕、盆腔炎、卵巢功能早衰等,冬病夏治都有独到效果。
医院妇产科门诊依据冬病夏治的原理,不仅采用了传统的“三伏穴位贴敷”特色疗法,还针对妇科疾病的特点采用了临床疗效确切的综合治疗的“大健康方案”,如脐姜灸、中药疗法、拔罐疗法、艾灸疗法、针灸疗法及埋线疗法等,使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案更加个性化、系统化、多样化,从而更好的提高冬病夏治的疗效,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三伏贴注意事项:
中药穴位贴敷之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痒、起泡,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可自行痊愈,贴敷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汞溴红溶液(红药水)减缓刺激,若起大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医院做相应处理,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停药,到医院就诊处理。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应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贴敷处避免挤压。
在盛夏之际(三伏天),病人的腠理毛孔疏松,使用药物,容易透入,达到治病的功效,一般7-10天1次,连续贴敷至末伏结束,坚持3年,有显著疗效。一般为三伏的第一天,但不必拘泥,任意一天均可。
医院妇产科于7月17日头伏开始“冬病夏治”活动,竭诚为广大宫寒性女性朋友服务,不见不散哦!
(郭建芳潘斌斌)
相关链接:
多精彩文章
三伏天,防治小儿咳喘的最佳时机到了
治疗小儿鼻炎“冬病夏治”给您支招
我院参加襄阳市年紧急医学救援实战演练及技能竞赛活动
“三伏贴”乱象当休止!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三伏贴”服务
编辑:潘斌斌
编审:康健李丽对外事务部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