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子宫内膜炎是母猪产后子宫粘膜发生炎症,从阴道内流出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将对养猪业危害很大,近年来,此病在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及农村散养户中发病率较高。母猪因感染子宫内膜炎繁殖性能减退,使用年限缩短,提前淘汰,养猪成本提高,效益降低,因此预防此病的发生对养猪业有着重要意义。
发生的原因
病毒感染:主要是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及细小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也叫蓝耳病,该病毒经空气通过呼吸道感染,高度传染;日本乙型脑炎通过蚊虫叮咬经皮肤传播,蚊不仅是传染媒介,也是病毒贮传的宿主,必须驱蚊灭蚊,发现病猪马上隔离,做好消毒,及时接种疫苗。
细菌感染:主要是大肠杆菌、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及支原体等感染,还有病原性真菌,如念珠菌、放线菌等。
霉菌毒素:主要是玉米赤霉烯本酮、T2毒素等。加强饲料原料和成品料的管理,严防受潮霉变,搞好饲料仓库杀虫灭鼠工作,防止虫蛀和鼠害,减小霉菌传播,避免毒素危害。
其它病原生物感染:如衣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怀孕母猪多发生流产,从而导致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生。
接产消毒不严:不按照接产的消毒步骤,产后预防措施不力。当母猪产道狭窄、生产无力、分娩时间过长或确认母猪是否产完时,接产人员会被迫利用手工助产,如果没有正确的进行消毒,外界病原微生物随之进入子宫造成感染。(许多经产母猪由于产后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胎衣、碎片、恶露或死胎未排尽,发生腐烂而引起子宫内膜炎,当子宫颈封口后,误认为痊愈,到断奶发情又出现子宫内膜炎症状)。
环境不洁:猪舍、场地、过道及饲料工具消毒不到位,加之母猪经常卧地,使细菌经阴门进入子宫而引起炎症。
不要点赞!求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