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进展一

辅助生殖技术(ART)的临床结局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适宜的子宫内膜厚度在胚胎种植和妊娠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显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率呈正相关,而薄型子宫内膜可导致胚胎种植率显著降低。目前,关于薄型子宫内膜的定义尚不明确,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大多数学者认为,助孕周期中hCG日或给予黄体支持当天,经阴道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7mm即可认为是薄型子宫内膜。

薄型子宫内膜的常规疗法包括:激素替代以及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的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其治疗仍是一项重大挑战。近年来,关于薄型内膜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针对这些新疗法做一简要介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内灌注治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低分子糖蛋白,它作为内源性造血生长因子,广泛作用于骨髓微环境,刺激粒细胞形成集落,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成熟并向外周血释放,以及促进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合成等。

G-CSF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抗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营养神经和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G-CSF最初主要用于与白细胞减少有关的血液疾病。由于G-CSF的生物学功能不仅限于血液系统,因此其应用逐渐扩展到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领域。在女性生殖系统中,G-CSF参与了卵泡生长发育、排卵、卵巢刺激、子宫内膜生长、胚胎种植和妊娠维持等,对女性生殖功能的维持和生殖调控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G-CSF在子宫内膜增厚和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发现,人子宫内膜上存在G-CSF及其受体,并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G-CSF可能通过参与子宫内膜血管重塑、局部免疫调节、细胞粘附等机制影响内膜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作用。

年Gleicher等首次报道了4例无反应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经G-CSF治疗后成功获得妊娠的案例。年Gleicher团队再次进行了一项超过18个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纳入了21名经雌激素、枸橼酸西地那非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失败的不孕妇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mm),研究对象于hCG日的前一天下午接受宫腔内导管灌注G-CSF(μg)的治疗,若内膜在给药后的48h内未增至7mm,则在取卵后再次给药,并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来评估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显示,21例患者平均子宫内膜厚度由6.4mm增加至9.3mm,并获得19.1%继续妊娠率,提示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随后该团队针对子宫内膜厚度正常的不孕患者开展了一项随机临床对照研究(RCT)。该研究共纳入名平均年龄接近40岁的不孕患者,经G-CSF灌注后,试验组内膜增厚了1.45±2.22mm,对照组内膜增厚了1.25±2.28mm,两组内膜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后,国内外学者也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探讨宫腔灌注G-CSF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疗效。但是由于研究类型和设计不同,样本量较小,各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存在差异,部分研究缺乏严格匹配的对照组,并且宫腔灌注G-CSF的剂量、时机和灌注次数不同,因此结论尚不一致。然而,最近一项纳入了11篇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宫腔内灌注G-CSF能够显著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同时降低周期取消率。

G-CSF治疗的安全性是临床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献报道G-CSF应用时耐受性好,常见的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肌肉痛、关节痛、头痛、恶心等,但多数症状轻微,动物实验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

关于G-CSF能否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着床率目前尚存在争议。G-CSF的疗效以及适宜的治疗方案尚待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参考文献:

1.潘萍,李予,杨冬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年1月,第33卷,第1期(20-22).

2.OshritLebovitz,RaoulOrvieto.Treatingpatientswith“thin”endometrium–anongoingchallenge.GynecolEndocrinol.Jun;30(6):-14

3.常亚杰,梁晓燕.辅助生殖技术周期中薄型子宫内膜的相关机制及临床对策.实用妇产科杂志.年11月,第30卷,第11期(-).

关于薄型内膜的其他新疗法将在后续推送中为各位介绍,敬请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
白癜风外用的有什么特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pkt.com/yijk/7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