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祖国医学的瑰宝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相应的灸法治疗。
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艾为纯阳之物,在阳气最旺盛之时施以“三伏灸”,可将双重阳气作用于体内渗入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所,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逐湿、鼓舞阳气等,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临床发现,不少咳喘患者除了进行规范的内科治疗,在“三伏灸”以后,冬天哮喘发作的次数减少了,症状减轻了,病情较轻的患者甚至有的就没发作。很多免疫力低下、冬天容易感冒俗称“易感儿”的孩子,在“三伏灸”以后,冬天感冒的次数少了,症状轻了,病程短了,吃点药就容易控制。除哮喘之外,“三伏灸”对咽炎引起的咳嗽以及过敏性鼻炎也有很好的疗效,同时三伏灸治疗肩周炎、网球肘等寒湿痹证有显著疗效,且不受时间限制。
三伏灸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久咳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虚实性腹泻胃痛、腹胀、腹泻等。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儿科疾病:体质差、反复感冒、久咳等。
妇科患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月经不调、产后头痛、产后风等。
各类免疫力低下及亚健康状态者。
年三伏天时间如下: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
初伏时间:年7月12日庚辰
中伏时间:年7月22日庚戌
末伏时间:年8月11日庚午
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30天,从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