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学
常见的病原菌有化脓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败血性双球菌、及坏死性梭菌等;病原性真菌,如念珠菌、放线菌、毛霉菌等。其中以大肠杆菌、棒状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病菌为主导。
二、流行特点
猪子宫内膜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发炎症状,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本病都易感性,尤以规模化猪场和引入的纯种母猪易发,。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炎热夏季是其高发季节,传播途径可垂直传播。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该病易发病较重。
三、临床症状
1、急性子宫内膜炎
多发于产后或流产后的母猪,体温升高至39-42℃,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不愿站立,鼻镜干燥,频频排尿,不时见拱背努责常并发MMA。阴门不时流出灰黄色或灰白色、污秽有腥臭味黏液或脓性絮状分泌物,有的夹有胎衣碎片,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白色或褐色液体。有时母猪出现腹痛症状,哺乳母猪泌乳量减少,不愿给仔猪哺乳。
2、慢性子宫内膜炎
多由急性子宫内膜炎转化而来,全身症状不明显,食欲、泌乳量变差,母猪躺卧时常从阴道中流出少量浑浊的灰白色或黄色黏稠分泌物,站立时不见黏液流出,阴户、尾根周围可见分泌物的结痂。有些母猪断奶后常常不排出分泌物,在发情、配种时(尤其是人工授精)或配种后,排出大量黄色或灰白色较黏稠的脓液的渗出物,似白色石灰渣状粉末状,卧地时流量较多。多数猪发情周期不规则、延期或不发情,返情率增高,即使发情,也屡配不孕。少部分猪发情周期虽正常,但屡配不孕。
3、隐性子宫内膜炎
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采食、体温、行动等都正常,发情周期不正常且无规律,屡配不孕,冲洗子宫时回流出略浑浊的液体。
四、病例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在子宫。子宫粘膜肿胀、增厚,严重皱褶或充血,表面覆有粘稠的液体或黄白色脓性渗出液。
子宫粘膜肿胀、增厚,严重皱褶
子宫粘膜充血,覆有粘稠的液体或黄白色脓性渗出液
阴户、尾根周围可见分泌物的结痂
阴门流出灰白色脓性絮状分泌物
五、预防措施
1、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母猪栏内地面无积水积尿,每天彻底清除清扫粪便。搞好日常消毒工作,确保消毒效果。
2、搞好产房、产床及猪体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做好分娩母猪的接产、助产工作,做好母猪产前、产仔过程和产后的消毒工作,避免细菌经产道感染,并确保胎衣全部排出。
3、尽量满足母猪的生活环境要求,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是猪舍环境的三要素,三者相辅相成,是保证猪群健康的基本条件。
4、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母猪饲料营养充足和均衡,增强母猪体质,提高母猪抗病能力。
5、人工授精时严格做到无菌操作,本交时做好公猪外生殖器官的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
6、预防母猪难产,及时正确、处理难产,严禁随意掏猪助产,处理过程中严格消毒,降低母猪产后感染的机率。
7、加强产前、产后护理,做好母猪产前产后药物保健工作。
8、特别注意母猪第一胎产后的护理,第一胎母猪产后消炎工作直接关系到其一生。
9、切实解决怀孕母猪便秘问题,宿便产生的肠道毒素和细菌对健康影响重大,是导致母猪生殖系统严重的重要因素。
10、有效控制霉菌毒素的危害。霉菌毒素除了导致免疫力和生殖机能低下外,还能导致生殖系统的炎症。
六、治疗措施
1、肌肉注射
采用青链霉素肌肉注射,青链霉素比例2:1,青霉素用量5-10万IU/kg体重,链霉素用量2-4万IU/kg体重或头孢菌素2-3g/头/次,一天2次,连续2-3天。
2、静脉注射
ml生理盐水+阿莫西林或头孢(按说明计量)+鱼腥草20ml
ml甲硝唑盐水
ml5%葡萄糖+复合VB20ml+VC20ml+三磷酸腺苷(ATP)mg。
以上三种药物组合连续静脉注射,连用3-4天。
3、子宫冲洗
子宫炎严重时,输液治疗的同时要冲洗子宫,冲洗1-2次。
(1)清洗消毒母猪后躯,消毒所需使用的器具,冲洗用水加温至37-38℃。
(2)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者蒸馏水清洗留在子宫内的炎性分泌物,冲洗至液体全部透明为止。
(3)冲洗完毕待子宫内液体完全排出后,子宫内投药,使用生理盐水80ml+青霉素-万IU+链霉素-万IU,或生理盐水80ml+恩诺沙星20ml,一次性灌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