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的本意是想写个关于小奶牛们子宫内膜炎的小文章,不过宝宝已败,望各位看官批评指正。
多篇文章证实子宫内膜炎可能会导致延期发情,降低首次人工授精后受孕率,延长妊娠时长,增加流产率,而降低奶牛生产性能,提高牧场养殖成本。
,SheldonI.M.etal.,定义了产褥期子宫炎,临床型子宫炎,临床子宫内膜炎,亚临床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蓄脓。
产褥期子宫炎:异常增大的子宫,腐臭、水样、红棕色分泌物,伴全身症状(厌食,脱水,迟钝或其他毒血症症状),发热39.5摄氏度,多发于产后1周内,大于两周后少见,急性,系统性疾病。
临床子宫炎:产后21天内没有系统疾病,但子宫异常增大,阴道可检测脓性分泌物。
临床子宫内膜炎:≥21d,阴道分泌物可见脓性(50%脓斑);≥26d,阴道黏脓性分泌物(≈50%脓斑+50%粘液)。
亚临床子宫内膜炎:没有临床子宫内膜炎症状,但产后20-33d,子宫内PMN18%,34-47d,PMN10%。
子宫蓄脓:子宫腔内积聚大量脓性分泌物,子宫颈闭锁,有持久黄体存在。
后续的文章对子宫内膜炎,因诊断方法的纷繁复杂而生出了众多定义。因此我认为要认识子宫内膜炎就必须结合他的诊断方法。
下面用个表来聊聊现在已有的诊断方法。
方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判断标准
优点
缺点
阴道镜
阴道分
泌物
临床型
26DIM:
阴道脓性分泌物
可视,价格可接受,方便,可在牛旁进行
技术要求高,易交叉感染,不能直接观察子宫内状况
Metricheck
方便,便宜,操作简单,易与在牛旁内进行
易交叉感染,不能判断脓性分泌物来源于子宫
手套法
方便,便宜,操作简单
易造成感染,人为损伤,不能判断脓性分泌物来源
直检
子宫形态学改变
20DIM
①子宫扩大;②有液体流动;③子宫壁硬化;④子宫颈直径7.5cm
操作简单
人为误差
B超
准确
技术要求高
子宫灌洗
子宫内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分析
亚临床型和临床型
35-40DIM,
PMN>5%
近似金标准,可直接获得子宫内样品
侵入子宫内,其中子宫刷获得样本为局部样本假阴性率高,而样本收集退出阴道时易污染发生假阳性,同时对技术要求较高,同时需在实验室内进行,耗时长
子宫刷
嗜中性粒细胞酯酶检测
0-3分
需在实验室检查,耗时,牛旁操作不方便
活检
直接观察子宫全层组织学形态变化
临床和亚临床,子宫炎等
组织学形态变化
为基准
直接确诊
子宫损害较低,影响牛的生殖性能
(评判标准参考,总结于Deboeretal.,;空白格于临床使用较少)
从这张表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那就是子宫内膜炎属于组织学的定义,若要真正确诊,活检是跑不掉的,那么这个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可利用性大约为0%。而在产后3周后,阴户口分泌脓性分泌物成为最直观的对临床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而阴道镜检查,Metricheck和手套法原理与此均一致,只不过是直接观察阴道内的分泌物,但是阴道分泌物的来源并不是单纯来源于子宫内,可能包括子宫内,子宫颈和阴道等,因此从这个方向考虑,有人就提出使用脓性阴道分泌物的概念替代临床型子宫内膜炎,而当发现脓性阴道分泌物牛时,必须结合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炎和阴道炎对生殖性能的影响,制定最佳的干预措施,降低牧场经济损失。
LeBlancetal.,指出直检结果在≥20DIM,子宫颈直径7.5.cm时,以及≥26DIM,阴道脓性分泌物,可预测生殖性能预后不良。B超则能更直观地测量子宫颈宽度。子宫灌洗和子宫刷技术均是用于检测亚临床子宫内膜炎的常见手段,但在牛旁检测难度较大,并且,在不同的文章中对亚临床子宫内膜炎的牛采样时间不同,判定标准也不相同,检测时间从产后21d-60d,判定标准从PMN≥4%-10%,但有一个实验证明产后35-40DIM,检测PMN5%,影响生殖性能。因此有牛界大佬提出,对于一个牛场的实际管理体系,需制定与自家牛场管理和经济体系相一致的判断标准,选择一个合适敏感度和特异性的诊断方法。
所以这一段讲的中心思想就是,这些诊断手段都是可以应用的(就是活检,且用且珍惜),因为对于子宫内膜炎没有一个诊断的金标准,但有大量的实验对不同诊断方法对生产性能评估的结果可作为参考,并请结合自家牧场的地理位置(冷热应激),生殖方式等拿出一个有效降低生产损失的,最适合自家牧场的最佳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m.W.deBoer,?2S.J.LeBlanc,J.Dubuc,S.Meier,W.Heuwieser,S.Arlt,∥R.O.Gilbert,andS.mcDougall..Invitedreview:Systematicreviewofdiagnostictestsforreproductive-tractinfectionandinflammationindairycows.J.DairySci.97:–.
其余参考文内标注,及参考文献内标注。(是真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