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以分型论治为主,可同时配合饮食疗法;
1.湿热内阻型:
治以清热利湿兼活血化瘀。方用四妙丸(成方便读合桃仁红花煎(素庵医案))加减。
处方:黄柏10g,生薏仁20g,苍术10g,牛膝1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当归12g,川芎10g,败酱草12g,红藤12g,生甘草10g;若月经淋漓不断,色红,可加益母草10g,茜草15g,侧柏叶12g活血化瘀,凉血止血;带下量多色黄者,加车前子20g,泽泻15g以清利湿热。
2.淤血阻滞型
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赤芍12g,柴胡10g,川牛膝12g,枳壳10g,生地12g;若小腹疼痛明显,加蒲黄10g,五灵脂10g,香附10g以活血行气止痛。
3.阴虚内热型
治以滋阴清热。方用治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0g,山药10g,山萸肉10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若白带色黄臭秽,则加败酱草12g,生苡仁15g,车前子15g以清热利湿止带;若心烦急躁,则加炒山栀12g,郁金10g,柴胡10g以疏肝理气并清热。
请根据自身具体病症,咨询果当地大夫后方可用药。
毕业后去美国读硕士过早绝经多见于双侧卵巢因病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