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我是温柔的泡泡,我和神经可以

经常有病人拿着片子说因腰骶部疼痛,做CT或MRI发现骶管囊肿,然后问我:大夫,疼痛是不是这个囊肿引起的呢?大夫,这个囊肿到底要不要手术?大夫,做了手术能不能就不疼痛了?大夫,............

这都是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

请记住:不是所有的囊肿都有症状,仅是少数有症状!不是所有的囊肿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后症状持续,或效果不满意的患者大有人在!

什么是骶管囊肿?骶管囊肿是骶管内囊性病变的总称,属于硬脊膜囊肿,起源于脊髓被膜,包括神经束膜囊肿、脊膜囊肿、脊膜憩室、蛛网膜囊肿等多种类型。骶管囊肿发病率较高,但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多数是患者因腰骶部疼痛做MRI时发现,较大时伴有骶骨破坏、骶管扩大,引起患者极大的担忧。但骶管囊肿属脊膜囊肿,而非肿瘤,无恶变可能。骶管囊肿的特点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是先天性疾病,也有部分是后天获得的,后者常继发于外伤、感染和肿瘤。其发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绝大多数不会引起症状但少部分表现为慢性腰骶部、会阴部钝痛或不适,可伴有大腿背侧疼痛、坐骨神经痛、甚至神经源性跛行,影响生活、工作者,称为症状性骶管囊肿。症状与体位的变换有关。一般上午轻下午重,站立或行走后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减轻。症状易混淆症状与脊柱病变以及盆腔、泌尿系统、妇科等相关疾病相似,需谨慎进行鉴别诊断。症状性骶管囊肿临床诊断需慎重,可实施囊肿诊断性抽吸治疗,进一步明确骶管囊肿与症状之间的关系。骶管囊肿的分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Nabors等的椎管囊肿分型方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I型为硬膜外无神经根纤维脊膜囊肿,Ⅱ型为硬膜外含神经根纤维脊膜囊肿,Ⅲ型为硬脊膜下囊肿。

国内学者据此分型,建议将骶管囊肿分为单纯型和神经根型两型。单纯型的囊壁和囊腔均无神经根纤维,而神经根型的囊壁或囊腔内有神经根纤维穿行,即Tarlov囊肿。

骶管囊肿诊断新技术最新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纤维成像技术,建立了骶管囊肿的神经根显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下腰段与骶管的神经根全貌,同时结合囊肿的三维重建和叠加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术前判断骶管囊肿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骶管囊肿的治疗◆骶管囊肿大多数没有症状,一般不需要处理,可先随访观察。◆手术治疗应慎之又慎!对症状严重且与MRI检查结果相一致者,保守治疗无效方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腰腿疼或间歇性跛行,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腰腿疼伴下肢肌力、感觉减退;会阴部疼痛、大小便或性功能障碍。◆手术采用显微镜下囊肿壁切除、重叠缝合、带蒂肌瓣转入等,不宜采用抽吸、注药等“微创”方法,后者难以缓解症状且复发率高。手术示意图切记:即便手术成功、术后90%以上症状得到改善,但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疼痛症状复发、延迟复发也较为常见。END作者:周英杰,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医院)脊柱外科中心主任,省级学科带头人、省名中医,曾获省优秀医师、市五一劳动奖章、科技领军人才等称号。从事脊柱脊髓病诊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市成果奖十一项。

来源:正骨英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pkt.com/yijk/11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