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近几年来,母猪子宮内膜炎的发病率较高,尤以规模化猪场和引入的纯种猪易发,给猪场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发情不正常或延迟发情、屡配不孕的母猪以上患子宮内膜炎。此外,此病常常继发乳房炎、产后无乳,即产后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对仔猪的危害尤其严重,如果处理不当,往往造成仔猪成活率低,保育猪饲养管理困难,容易患病,患病后治疗困难等一系列连锁问题,对生产危害极大。特别在炎热夏季,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更高,更需引起养殖场的高度重视。

一、内膜炎的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临床症状

根据子宫种病型

1、急性子宫内膜炎:多发生于产后母猪,患猪以阴道流出多量的分泌物为特征。产后食欲不振,甚至不吃,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卧地。泌乳减少或停乳。阴道流出的分泌物呈灰红色或黄白色,呈脓性并带腥臭味,常黏附在尾根及阴门周围,患猪常作排尿动作。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可转为慢性

2、慢性子宫内膜炎:一般是由急性转变过来,患猪全身临床症状不明显,有时从子宫内流出透明、混浊或杂有脓性絮状渗出物,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不易受胎等。有些患猪虽未表现临床症状,其他检査也无异样,但屡配不孕,特别是集约化猪场的母猪,在屡配不孕的淘汰母猪中,约50%以上是由于子宫炎造成

二、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于配种、人工授精及阴道检查等操作时消毒不严以及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产道损伤后造成细菌侵入,引起子宫感染导致发炎。有时也可能是阴道内存在的某些条件性病原菌,在机体抗病力降低时引起子宫发生炎症。

三、防治方案

1、预防:母猪子宫炎的治疗结果常常不佳,治愈率较低,所以,需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并注意筛选敏感药物进行预防:

  ①加强产房卫生处理:及时清理产床上的粪便,保持产房干燥、通风。

  ②注重母猪产后保健:参考敏感性药物,制定恰当的母猪保健方案

  ③助产母猪:取完胎儿和胎衣后,用敏感药物(丁胺卡那霉素20-30ml/头)肌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5天;或(丁胺卡那霉素ml+20ml维生素C+ml葡萄糖注射液)耳静脉输液,每天一次,连用2-3天。

  ④适时使用缩宫素:母猪已分娩了5-6头小猪、或母猪产后胎衣不下时,为了促使子宫蠕动,有利于子宫内炎性分泌物及胎衣排出,可以肌内注射缩宫素(10-40U)。

  ⑤平时对子宫和阴道等进行各项检查操作要严格遵守消毒规程。

2、治疗:

  ①母猪子宫冲洗:轻度感染母猪不建议冲洗;中度、重度感染母猪冲洗要用无菌的生理盐水。

②子宫内给药:选择敏感药物(如:头孢噻呋钠类、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进行子宫内给药,或用生理盐水稀释头孢噻呋钠注入子宫内,但要注意每次不能超过mL/头,因为子宫内的药液很难完全排干净,如果药物过多,易在子宫内贮留,易引发药物反应,导致子宫损伤,使重复感染的机率加大。

  ③抗生素治疗:甲硝唑ml/头,耳缘静脉输液,同时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0ml/头,每天一次,连续使用3-5天。

尊享全球资源领惠中国农牧

专注动物营养,开启绿色养殖新纪元

免费订购--

传真:-









































北京看白癜风权威医院
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pkt.com/lcbx/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