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穿孔在我院

近日,我院收治了一例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穿孔,同时感染急性传染性水痘的患儿,通过多学科联合诊治,经过切除病变二尖瓣,去除两个赘生物后行二尖瓣置换术。患儿术后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正常,水痘过隔离期,现病情稳定,待完成疗程后择期出院。

年2月7日,14岁的小欣因“间断发热、咳嗽2月余,易疲倦1月余,下肢水肿1天”入住我院儿科。其全身皮肤见散在丘疹,部分形成水泡、结痂,有瘙痒感,口腔左侧颊黏膜溃疡,呼吸促,心率快,心脏杂音。急查心脏B超检查示:左房面前瓣根部、后瓣瓣尖各见一赘生物附着,大小均超过10mm,且有前瓣根部穿孔、后瓣脱垂。医生对比了患儿年11月22日起病初在外院治疗时心脏B超检查无异常的情况后,认为短时间内病情进展迅速,心脏瓣膜赘生物较大,赘生物随时可脱落,导致血管栓塞等并发症,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患儿被立即转到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救治。

PICU蒋苏华主任查房后高度重视,儿童心血管专科医生温健恒也马上告知家属此类疾病伴发的并发症风险,需立即联合心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而且会是开胸的大手术。家属非常的惊愕疑惑,说没想到好好的孩子一个普通的发热、咳嗽,怎么就要开胸手术呢?后经医生详细讲解,他们很快冷静下来,并请求给予最快速度、最好的方法救治患儿。

儿科立即组织心血管外科专家封加涛主任、杨宗达医师,麻醉科李渭敏医师,感染科刘金峰、骆海飞医师等联合会诊。患儿有心衰、血培养革兰阳性球菌,心脏瓣膜赘生物10-15mm、赘生物根部穿孔,而且现在正是水痘感染高峰期,经过专家团队的充分评估及周密的考虑,封加涛主任带领心血管外科团队在2月10日(年二十九)一大早进行了手术。手术室针对患儿的特殊情况,也为患儿提供应急绿色通道,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及卵圆孔堵闭术。手术进行了4个小时,术后返回PICU继续重症监护治疗。心血管外科和PICU医疗及护理团队紧密配合,保障患儿术后护理安全的应急预案。经过一周时间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转危为安,病情稳定。

小欣在2月11日(年三十,术后不到24小时)撤离呼吸机后,就用沙哑的声音说出“谢谢”两个字。年初一早上又陆续收到医护人员的新年利是,美好的祝福令小欣笑逐颜开,表示自己过了一个特别的年,此生难忘。在PICU住院期间,虽然没有家人的陪伴,但是懂事又有礼貌的小欣跟医护人员相处得非常融洽愉快,并且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目前小欣病情稳定,水痘过了隔离期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目前,PICU与颅脑外科、烧伤科、心血管外科、小儿外科、头颈外科、胸外科、骨科、儿童妇科等十多个术科开展联合诊治,为有重症监护需要的儿童提供医疗和护理保障。同时我院也是佛山市危重儿童救治中心,收治的来自五区及周边市县的重症疑难病例均能得到及时救治,这是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综合实力的体现。

科普介绍

01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是一种少见但可致命的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真菌及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心内膜、心瓣膜以及血管内膜引起的炎症。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心脏杂音、贫血、栓塞、皮肤病损、脾肿大等。

病变严重时,可致溃疡、甚至穿孔,赘生物受血流冲击脱落而形成感染性栓子,随血液循环播散到身体各部位而产生栓塞,尤以脑、脾、肾和肢体动脉多见。当血管内栓子阻碍血流,或使血管壁破坏时,管壁可呈囊性扩张,形成细菌性动脉瘤。脑部动脉滋养血管栓塞而产生的动脉瘤,往往可突然破裂而引起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而导致死亡。

02检查1.微生物学检查:血培养:对不明原因发热伴病理性杂音、有心脏病史、既往有心内膜炎病史的所有患儿均有做血培养的指征。有75%-85%IE患者血培养阳性。血培养是诊断本病最直接的证据,而且还可以随访菌血症是否持续。2.心脏超声检查: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是检测心内膜感染的主要手段。03处理早期进行血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联合用药早期控制感染;长期充足疗程防止复发;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04提醒注意

若有龋齿、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并不一定是单一的俗称“热气”,喝凉茶就可以解决,有可能处理不当时诱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再者有静脉插管或心内手术史,也是诱发因素,需提高警惕。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般起病较缓慢,开始时仅有不规则发热,逐渐感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关节痛,肤色苍白,易于疏忽。

撰写:叶秋莲黄葆莹莫冰心摄影:叶秋莲温健恒责任编辑:孙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pkt.com/lcbx/1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