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炎中医辩证认治第二千六百六十一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是以肢体呈对称性瘫痪、局部肌肉松弛、感觉麻木等为特征的一种神经受损的急性疾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类似本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症状的描述。

西医学又称本病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多数认为是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因素所致,临床主要以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为特点的疾病.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各年龄儿童皆可以发病,尤其好发于3—6岁的儿童。大部分患儿在发病前2周多有较明、显的感染病史,如肠道病毒、流感病毒感染,或患带状疱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亦有发生于血清和疫苗注射之后者,并且以过度疲劳。受凉、涉水、淋雨等为诱因。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一般3周后开始恢复,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因呼吸肌麻痹而致病情严重,甚则可危及生命。

本证属中医学“痿证”范畴。早在《内经》中就记载颇详,如《素问·痿论》中有“五脏使人痿”之论,并指出本病主要病机是由肺热叶焦所致肺脏不能输精于五脏,故而痿软。急性期属湿热证候,以实证为主,亦可因邪盛正衰,出现呼吸衰竭、血压下降等脱证证候;恢复翅以虚证为主。而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的结合应用,有助于提高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

现代对本病的临床研究在不断发展,重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研究,提高了对本病的抢救疗效,降低了死亡率。尤其应用中医药及针灸等方法对恢复期的综合治疗,有效地促进了瘫痪肢体生理功能的恢复。由于对引起本病发生的原因尚未清楚,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有关,因此,对本病的预防医学及其基础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展。

  一、病因1.外感病因湿热邪毒是引起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长夏之季,湿邪当令,湿蕴化热,湿热相合,痹阻经脉,气血受阻,则肢体麻木不仁,萎软不收,肢体不用,故发为本病。

2.正虚病因小儿脾常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脾主肌肉,又主四肢;胃主受纳,又主宗筋,湿热邪毒郁阻脾胃,脾运失健,脾虚则运化失常,水谷不为精微,经脉失于滋养,宗筋失于柔润,则肌肉萎软无力,肢体麻木不用,故正气虚弱亦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病理1.病变脏腑在肺脾湿热邪毒借助夏暑之气,经口鼻侵入人体,疾病初起,肺脾受邪,肺主气而朝百脉,脾司运化而主四肢,故肺受邪郁,则肺气失宣,百脉受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则筋脉失养,肢体不用;气行血亦行,血行脉亦通。而气血受阻,经脉不通,故肌肉酸痛,肢体乏力,感觉麻木。

2.病理因素为湿热湿热邪毒阻滞气机,气滞血瘀是本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因素。夏秋之季,天暑下逼,地湿上腾,人处于其中,故易为湿热邪毒所伤,湿邪为患,其性粘滞重着,内伤脏腑,脾胃受困,外浸经脉,痹阻肢体。湿邪停聚,郁而化热;湿热蕴生,相合为患,阻滞气机,中于肌肤,传午经脉,血瘀气滞,耗气伤阴,经脉失养,则发为肢体瘫痪。

3.病机属性分虚实湿热邪毒所袭,传于经脉,外郁于肺,内伤于脾,气血乏源,百脉受阻。本病初起,邪毒壅盛,正气未虚,故正邪相争,经脉肌肉失于荣养,宗筋不用,肢体麻木,萎软不收,其病机变化是属实证;疾病后期,湿热邪毒虽解,而正气已虚,气血津液受劫,然以气血亏损尤甚,则肌肉萎软不用,筋脉弛张,日久不复,病及肝肾,致肢体肌肉瘦削,软弱不用,其病机变化是屑虚证。

4.病情演变重气血本病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湿热邪毒,耗气伤阴,经脉失荣,筋肉弛缓,肢体不用,是为气血受阻。疾病后期,在恢复期肢体活动功能不能如期恢复,而因脾胃受损。筋脉失养,肌肉软弱,日久则肢体萎软,肌肉瘦削b骨骼变形,手足下垂不举,而致长期瘫痪,是为气血亏损。

  一、诊断要点1.病前数周内常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2.发病较急,身不发热或低热。肢体呈对称性及松弛性瘫痪,腱反射减退,常自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约1—2周内达高峰。四肢近端及躯干肌肉受累较远端为重。可有暂时性尿潴留。

3.重症患儿症状发展迅速,除肢体瘫痪外,、出现呼吸肌麻痹或中枢性呼吸衰竭,亦可有颅神经麻痹。

4.感觉障碍一般较轻,有时可感四肢麻木或疼痛。检查可有轻度手套袜子型感觉减退。

5.可出现多汗、肢端肿胀、面色潮红等植物神经症状,有时有心律不齐,血压增高.

6.实验室检查,脑脊液细胞正常,蛋白质在早期正常,工一2周后增高,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以后又逐渐下降。

二、鉴别诊断1.脊髓灰质炎本病发生时多有发热,热退时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常为不对称性,局部无感觉障碍,多见于未接受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的婴幼儿。早期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加,后期可有蛋白增高。

2.低血钾性瘫痪起病突然,有反复发作病史,可见于家族性、周期性、低钾性麻痹,或长期腹泻以后。可见下肢肌张力及肌力降低,心音低钝,腹胀,严重者呼吸肌麻痹。血钾低而脑脊液正常。

3.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以截瘫为多见,在病变水平以下感觉减退,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有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急性期可有尿潴留.

4.重症肌无力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功能障碍所引起的慢性疾病,表现为肌肉容易疲劳,休息后好转,病情进展缓慢,可影响四肢、躯干部肌肉无力和呼吸肌麻痹,甚则可发生呼吸困难。

  一、证候辨别l.辨识常证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于盛夏之季,暑邪当令,为湿热所感,外浸经脉,痹阻肢体,经脉失于荣润,则肢体感觉麻木,软瘫不收;湿热内伤脾胃,脾失健运,则纳呆腹胀,胸闷不舒;湿热相合,中于肌肤,传于经脉,则肌肉疼痛、酸胀;宗筋失引,肢体不用,下肢为著,甚则累及上肢,肢体失养,渐成痿证属本病传变的特点,是为常证。

2.分辨轻重发病后,若经急性期及时的治疗,较快地进入恢复期,肢体瘫痪不再进展,又经健脾益气,通经活络,肢体活动功能逐渐恢复,是属轻证。若小儿素体不足,疾病中气阴为暑热所耗,或素体阳气不足,又为寒邪所伤,则邪盛正衰,病情进行性发展,出现气阴衰竭,症见神识昏迷,四肢抽搐;或气阳暴脱,症见面色苍白,汗出肢厥,呼吸急促,吞咽麻痹,脉微欲绝,是属重证.

二、治疗原则本病治疗,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疏经通络为主,结合养肺益胃及健脾益气。如病情变化迅速,瘫痪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甚则吞咽麻痹及呼吸衰竭者,此属危重证候,须中西医结合抢救患儿生命;恢复期治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如肝肾亏虚者,又当滋补肝肾,柔筋活络,结合针灸、推拿、中药外治等治疗方法,以促进瘫痪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湿热阻络](急性期)身不发热或有低热,面红汗出,肢体酸痛乏力,感觉麻木疼痛,继而痿软,不能随意运动,尤以下肢为著,常为两侧对称,瘫痪多呈向上发展。伴见脘腹痞满,饮食呆滞,胸闷泛恶,口干而不欲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本证属发病初起,邪气正盛,正气未衰。由感受湿热邪毒,正邪相争,湿邪内困脾胃,邪毒易犯经络,湿热相合,中于肌肤,传于经脉,故致宗筋失引,肢体不用,出现肢体瘫痪,感觉麻木,下肢为著,继则累及上肢,是为辨证的特点。

[治法]利湿清热 通经活络[方药]四妙丸加味 组成: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萆藓、赤芍、白僵蚕、木瓜、虎杖、忍冬藤等。暑湿郁滞加藿香、佩兰、六一散(包煎);暑热郁遏加生石膏、寒水石、鸡苏散;湿浊困阻去黄柏、忍冬藤,加茯苓、白豆蔻、半夏;肢体麻木疼痛加延胡索、防己、桑枝、蚕砂、 秦艽等。

暑湿郁表,疾病初起,冒暑感冒症状未解,身有发热,咽痒咳嗽,鼻塞流涕,身倦.纳呆,苔薄脉浮,治以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合四妙丸加减卜常用药。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

本病急性期若见湿热泄泻,是由湿热疫邪困阻脾胃,致使脾失健运,腹痛肠鸣,烦躁口渴,恶心呕吐,泻下急迫,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以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组成:葛根、黄芩、黄连、木香、山楂、蚕砂、车前子。 [肺胃津伤]发热渐退,肢体萎软,面色潮红,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象细数。本证属湿热邪毒郁阻中焦,耗伤肺胃津液,肺津受损,则面红肤干.脾胃津伤,则口渴烦躁等为辨证特点。

[治法]养肺益胃 生津通络[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组成: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玉竹、牛膝、丝瓜络、桑叶、白芍。咳嗽痰多用南沙参,加杏仁、浙贝母卜低热未清加青蒿、银柴胡。

脾胃虚弱,症见面色无华,气短声低,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肢体萎软,肌肉萎缩,舌淡苔薄,脉象细弱。治以健脾益气,活血通络。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组成;党参、黄芪、白术、茯苓、扁豆、山药、陈皮+牛膝、丹参、木瓜.手足不温加桂枝、当归,食欲不振加焦山楂、炒谷芽。

  [肝肾亏虚]瘫痪的肢体仍软瘫不用,肌肉瘦削,感觉麻木,或呈袜套样发麻感,伴见精神烦躁,舌红苔薄,脉象细数。本病经急性期,脾胃受损,气血亏耗,肢体失于濡养,筋肉不用则废,致使筋脉弛长,肌肉萎软,日久脾虚及肾,肾虚不能涵木.则气血两虚,肝肾亏损,故出现筋萎骨槁,肢体瘦削,以致长时期肢体瘫痪,苌则留下后遗症。

[治法]补益肝肾 柔筋活络[方药]壮骨丸加减 组成:熟地、龟版(先煎)、制首乌、枸杞子、牛膝、桑寄生、当归、白芍、知母、陈皮.汗多加黄芪、牡蛎;腰膝萎软加杜仲、续断;肢体麻木加秦艽、鸡血藤。

如气血西虚,神倦纳呆,四肢欠温,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以益气养血,佐以活血通络,八珍汤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川芎、当归、白芍、鸡血藤、桂枝等。

  

  呼吸障碍临床表现虚烦不安或嗜睡,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减弱,语声或哭声低微,咳嗽无力,气短而不能接续,汗出肢冷,舌淡苔白,脉微无力。体检可见,若肋间肌瘫痪,则表现为胸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而以腹式呼吸为主,若膈肌瘫痪,则表现为腹式呼吸消失,或出现不协调的呼吸运动,即吸气时上腹部下陷,而呼气时上腹部突起。

治疗方法1.中医治法 元阳虚衰/.汗出肢冷,唇甲青紫,脉细欲绝,治以益气囤阳固脱,选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常用药:人参、附子、红花、丹参、龙骨、牡蛎、甘草等.肺气欲脱,呼吸困难,气急鼻煽,气短而不能接续,治以宣肺补气,回阳救脱。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常用药:麻黄、附子、细辛、人参、白术、白芷、甘草等。喉中痰鸣加猴枣散。另外。针灸救治取,风府、,风池、人中、内关、会阴。运用深刺、1-1.5寸,频频捻转,有助开闭救脱.

2.西医治法 呼吸肌瘫痪易合并肺炎或肺不张卜临床宜及时作气管切开术。对症处理;正确给氧,有效抗生素防治感染;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可选用洛贝林、可拉明或东莨菪碱,纠正酸中毒卜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呼吸衰竭常合并颅压增高;应及时脱水治疗:可选用甘露醇、山梨醇或高渗葡萄糖液;伴有心坊能不全者,需用强心剂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K等,合并脑水肿、肺水肿者,需限制补液量。必要时可给利尿剂速尿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酚妥拉明有助解除小血管的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

在运用人工呼吸器时,须有专人监护。密切观察,防止意外,及时清除呼吸道内阻塞,保持呼吸通畅,随时作血气分析测定,及时掌握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纠正酸碱平衡,争取抢救的成功。一、中药成药1.八宝玉枢丹用于急性期呼吸困难,喉间痰鸣,痰浊壅盛。

2.大活络丹.用于恢复期肢体瘫痪不用属肝肾亏损气血不足。

二、单方验方1.复方马钱苎汤:银花、板蓝根、大青叶各15-30g,黄芩、威灵仙、桑寄生各lOg,马钱子0.3一3g,甘草5--1Og,每日l剂,一般用3-5剂。用于急性期下肢瘫痪,肌肉松弛,麻木不仁者。

2.马钱子散:马钱子、地龙等量研末,备用。每日0.3~lg,分3次服;用量从小量逐渐增加。用于恢复期肢体瘫痪。

3.达原散葛根、柴胡、黄芩、厚朴、贝母、萆薢各9g,薏苡仁24g,番泻叶1.2g,共研为末.3岁以内每次服.1.8g,4-6岁内每次服2.4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急性期面色潮红:烦躁多汗,肢体疼痛麻木者。

4.健步丸:山药30g,茯苓、、萆薢、肉苁蓉、杜仲、熟地、锁阳、菟丝子、鹿筋(炒)、首乌、白芍、黑枣各15g,知母、黄柏、牛膝、砂仁各9g。共研末,蜜炙成丸。每次3g,每日3次。服药期间忌食酸性食物。用于恢复期肢体瘫痪者。

5.复痿汤:黄芪21g,当归15g,牛膝15g,木瓜12g,白术12g,菟丝子15g,杜仲15g,熟地12g,茯苓12g,每日服1剂。用于恢复期气血虚弱者。

三、药物外治1.续断、防风、羌活、独活、当归各9女,杜仲、黄芪各21g,五加皮15g;木瓜、赤芍各9g,加水适量,煎沸20分钟,去渣取药液倒入盆中、待温浸泡患艘30分钟,、每日2—3次。患肢厥冷加附子、干姜、高良姜各9g。用于恢复期肢体瘫痪者。

2.当归、白芷、赤芍、红花、生地、胡荽各30g,樟脑粉15g,白酒50g。将诸药研成粗末后置瓷缸内,再将白酒烫热倒入药末中,加盖浸泡10天即可使用。取药酒一小杯,隔水烫热,然后蘸药液搓擦患肢,擦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日1—2次。用于恢复期肢体瘫痪。

四、食疗方药1.黄豆30—6吨,猪(或牛,羊)骨髓lOOg,加水及佐料.煮熟,食豆饮汤。用于气阴亏虚证。

2.龙眼肉lOg,粳米50g,加水同:煮为粥,每日1次,早晨温服。用于恢复期气阴亏虚。如复感风寒,或湿重苔腻者忌服。

3.肉苁蓉log,羊肉50g,粳米50g,鹿角胶3g。先将肉苁蓉煎煮,去渣取汁,再加入羊肉(切碎)、粳米同煮,待粥熟时加入鹿角胶,胶烊即成。每隔3"-,5天食1次。用于恢复期肝肾不足者。本粥宜冬季服,阴虚火旺者忌服.

五、针灸疗法.1.按病变部位取穴下肢瘫痪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上肢瘫痪取肩鹊、曲池、外关、合谷。每日1次,10次为工个疗程。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并可加灸.

2.按神经解剖取穴取大椎、华佗夹脊穴第2对及第16对(即第2胸椎及第4腰椎旁开半寸)、四渎透尺骨与桡骨之间、丰隆透腓骨与胫骨之间,并配合阳穴,每穴旋转次,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隔3日再作第2疗程,一般作3个疗程。

3.按症状表现取穴脑神经受累取风府、风池、完骨、廉泉、增音、人迎、印堂、迎香、合谷、天突.面神经麻痹取翳风、牵正、四白、地仓。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取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足临泣。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也可改用电针或激光穴位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隔3日再作第2疗程。

乙梅花针叩打法瘫痪后期手足下垂,肌腱挛缩者,用梅花针叩打阳明经脉,配合患部穴位。.

5.穴位注射法上肢瘫痪取肩鹊、曲池、臂脯、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瘫痪取髀关、伏兔、上巨虚、解溪、环跳、殷门、阳陵泉、悬钟。躯干瘫痪取肾俞、脾俞、肺俞、命门。每次轮番选用4—6穴.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或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维生素B12、加兰他敏,可任选1种作注射用药,每穴注入0.5-1ml。隔日l次,10次为1个疗程。

6.红外线照射、电针(1)取穴上肢瘫:肩井、肩贞、肩龋、臂腾、‘曲池、手三里÷合谷、八邪;下肢瘫:环跳、白环俞、次器、殷门、风市、阳陵泉、昆仑、解溪、丘墟。身体虚弱、消化不良加足三里。

(鹞操作上述穴位据症交替选用。每次针刺前,均先用红外线适温照射患肢25分钟,然后选穴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用连续波、疏密波各10分钟,电量以病孩耐受为度。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六、推拿疗法手法刚柔相济,以深透为主。上肢瘫痪拿肩井筋,揉捏臂腾、。手三里、合谷部肌筋,点肩脶、曲池等穴,搓揉臂肌来回数遍。下肢瘫痪拿阴廉、承山、昆仑,揉捏伏兔、承扶、殷门部肌筋,点腰阳关、环跳、足三里、委中、犊鼻、解溪、.内庭等穴,搓揉股肌来回数遍.

七、西医疗法1.激素的应用病情较危重的患儿多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起病时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ACTH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常规剂量口服,连续2—4周。

2.选用有效的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3.选用ATP、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B。、B.,等,以促进神经系统代谢。

4.有条件时对极重病例可试行血浆置换方法。一、预防1.平时注意锻炼身体,预防病毒感染。2.避免过度疲劳,防止涉水、淋雨受凉。3.改善居住条件,避免居住潮湿,减少发病.

二、护理1.对瘫痪患儿,要做到勤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2.保持瘫痪肢体的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等肢体变形的发生。3.做好患儿的保暖,防止受凉,以免影响肢体功能的康复。4.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适宜.患儿痰多壅阻时,可用中药雾化吸入,减轻痰液的粘稠,并拍击患儿背部促进排痰,或采用吸痰、体位引流等,防止痰液梗阻。

5.对不能吞咽的患儿,要做到早期鼻饲,保证充分营养,灌入流汁食物和治疗药物。

6.对已作气管切开术者,要做好无菌操作及术后护理,使用人工呼吸器者,应有专门护理措施,作好相应的管理。

  《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痿谓手足萎弱无力以运动也,大抵肺主气,气为阳,阳主轻清而开,故肺居上部,病则其气膹满奔迫,不能上升。至于手足萎弱,不能收持,由肺金本燥,燥之为病,血津衰少,不能营养百骸故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痿叙论》:“痿蹵证属内脏气不足之所为也”《丹溪心法·痿》。“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有湿热、湿痰、气虚、血虚、瘀血。”

《寿世保元·痿健》:“痿者,手足不能举动是也,又名软风。下身痿弱,不能趋步,及手战摇,不能握物,此症屑血虚。血虚属阴虚,阴虚生内热,热则筋弛,步履艰难,而手足软弱,此乃血气两虚”

《临证指南医案·痿症》:“痿症之旨,不外乎肝肾肺胃四经之病。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不能营养筋骨。肺主气,为清高之脏,肺虚则高源化绝,化绝则水涸,水涸则不能濡润筋骨。阳明为宗筋之长,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则不能束筋骨以流利关节,此不能步履,痿弱筋缩之症作矣。”

《万病回春·痿蹵:“痿者,上盛下虚,能食不能行也。痿主内伤,血气虚损。治用参归养荣汤加减、虎潜丸消痰降火。”

  一、药效学研究马钱子中含有生物碱士的宁(番木鳖碱),在口服时具有吸收快的特点,马钱子能使脊髓、延髓和大脑皮层兴奋,从而增强骨骼肌紧张度,改善肌肉无力状态,同时对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亦有兴奋作用,并提高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的机能,使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感觉增强。

二、临床研究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临床研究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了证候分类和辨证方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取得了进展。在恢复期应用针灸或针药并治等治疗,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后遗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证候分类研究根据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疾病变化特点,以中医辨证论治分类方法进行研究,提供了临床指导。张秋才等通过辨证,提出将本病分为5型论治:①肺热型,多因外感而发病,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四肢痿软,咳嗽无力,呼吸困难,大便秘结,小便不畅,甚则癃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治以养阴清肺,选用养阴清肺汤加减。②湿热型,因外感或受潮湿发病,身热不扬,缠绵不退,或手热足冷,但头汗出,四肢痿软,渴不欲饮,胸脘痞满,恶心呕吐,小便不利,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湿,选用四妙汤加减。⑧寒湿型,因外感或饮食不节发病,起病缓慢,四肢痿软,肢冷而痛,多起于下肢,腰寒背冷,脘胀冷痛,腹泻,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缓.治以散寒除湿,选用羌活胜湿汤加减。④脾虚型,急性感染后,四肢痿软,肌肉瘦削,纳呆食少,面黄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以益气除湿,选用清暑益气汤加减。⑤肾虚型,急性期后,四肢痿软或肉削著骨,或四肢拘挛强直,二便失禁,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治以益肾填精,选用痿证方加味。樊贵轩提出本病在辨证论治中应分清虚实,临床又以虚证多见。虚证有:①肺胃津伤型,肢体痿软不用,渐见肌肉消瘦,皮肤干枯,心烦口渴,或呛咳痰少,咽干低烧,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舌苔薄黄,脉象细数。治以清热生津,养肺益胃,用沙参麦冬汤加减。②肝肾亏虚型,病势缓慢,逐渐下肢或手臂痿软不用,腰脊酸软不举,久则骨肉瘦削,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兼有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以滋养肝肾,用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实证有湿热浸淫型,下肢痿软或微肿,身体重滞,足及小腿发热,面黄,脘闷口苦,小便赤涩,舌尖边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湿,用三妙散加减。

2.辨证方药研究中医辨证选方用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较多,提供了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研究思路。韩志贞应用中药治疗本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君子汤为基础。处方:黄芪60g,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白芍、白术各15g,太子参、茯苓、忍冬藤、鸡血藤各30g,桂枝、生姜、当归、全蝎各lOg,蜈蚣3条,甘草3g。辨证加减:湿热浸淫型酌加苍术、黄柏、萆薢、薏仁以清热祛湿;脾胃亏虚型酌加白术用量,加淮山药、砂仁、陈皮以益气健脾和中。水煎,浓缩取汁ml,共煎2次,混合后早晚温服。结果治疗20例,痊愈9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C3,任明山等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本病,方药组成:人参、当归各lOg,黄芪30g,白术、柴胡、陈皮各9g,茯苓12g,升麻、炙甘草各6g。每日l剂,分2次服,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30例,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

3.中西医结合研究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病例的中西医结合救治,取得了显著效果,降低了本病的死亡率。另外对临床预后的判定和呼吸肌麻痹者早期气管切开术意义等亦进行了临床观察。张晨等应用I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本病31例患儿血浆皮质醇浓度。发现患儿上午8时、下午4时的浓度较健康儿童明显降低,而且下午4时所测的浓度较上午8时的水平明显升高,出现与健康儿童不同的倒置现象。表明了患儿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病情危重者的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较病情较轻者严重,其血浆中皮质醇的浓度更低,表明本病患儿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障碍程度与病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表明发病早期的皮质醇浓度愈低,.其预后愈差。(5)于步润等对例本病进行了临床观察,认为本病急性期伴见呼吸肌麻痹者极易合并呼吸道感染,而早期进行气管切开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防治感染,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措施。祁琢用中西医结合急救治疗本病,给予抗病毒剂病毒灵、抗生素、激素等及板蓝根冲剂治疗,病情未能控制,又急投以益气豁痰、通腑利窍之品治之:生晒参、黄芪、防风、枳壳、生大黄、玄明粉、生甘草。浓煎频服。另用巴豆仁半粒棉裹塞鼻,4小时取掉。用药l剂,呼吸平稳,喉间痰鸣消失。后又于原方中加和营通络之品,结合能量合剂、维生素等配合调治1个月完全康复。”,余伟良等应用东莨菪碱辅助治疗本病呼吸障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每次0.05mg/kg静脉推注,20分钟1次,病情好转后延长间隔时间为每6小时1次,呼吸恢复正常后停药。结果:治疗工2例,痊愈11例,无效1例。(8,马奎云等以中药为主,酌情配以西药措施治疗本病34例。急性期用乌药顺气散,药用麻黄、川芎、白芷、乌药、枳壳、陈皮、白僵蚕、炮姜、桔梗、炙甘草、生姜、大枣,另加秦艽;恢复期用神效黄芪汤,药用黄芪、党参、白芍、炙甘草、蔓荆子、陈皮。临证酌加当归、川芎、熟地、山药、白术、川牛膝、川断、桑寄生等。表证已解者去蔓荆子;寒象明显者加附子、肉桂;汗多者加煅龙牡、山萸肉、五味子。结果:基本治愈6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8%。

4.针灸疗法研究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本病的研究广泛,已有不少临床报道,并为临床广泛运用,提高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在急危重症救治中,亦为临床增加了治疗手段。刘国良针药并用治疗本病19例。针灸取穴:大椎、曲池、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外关、合谷。每日1次,每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中药:苍术、黄柏、白术、防己、茯苓、当归、牛膝、木瓜、羌活。水煎温服,每曰1剂。重症病例对症处理。结果痊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7%。康俊秀针刺治疗本病42例,取穴第1组: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会宗、合谷、髀关、风市、四强、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申脉、照海;第2组:心俞、脾俞、肺俞、胃俞、肝俞、环跳、委中、承山、飞扬。两组穴交替针刺,平补平泻,每次留针2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结果39例治疗1个疗程出院,3例治疗2个疗程。出院疗效:痊愈28例,进步14例。张大强等用电针治疗本病26例,取大椎、命门、腰阳关、腰俞、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髀关。上述穴位按常规消毒,用毫针刺入穴位,泻法捻针,得气后针柄接DM-A型电麻仪,用间断波型,频率为次/分,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5个疗程。每疗程中间休息-2天。结果痊愈19例,显效5例,有效2例。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四川大学成人教肓中医专业毕业,现高级中医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全球生态诗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pkt.com/jcff/11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