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绝经了,我的月经病还需要管理吗

月经管理----------------------48岁的我好烦恼,因为阴道出血持续一月不尽,伴下腹痛可以忍受,最近还出现了头晕、乏力等症状,去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诊断为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只有57g/l,子宫腺肌症,子宫增大如孕11周,医生给我输血纠正贫血后,做了宫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癌。我很庆幸病理检查回报良性病变,医生说是因为长期不排卵导致的。两年前因为月经不正常,时有痛经,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我我患的是子宫腺肌症,建议我子宫内放个曼月乐(一种含有左炔诺酮的有治疗作用的节育器)的环治疗,我想我都快绝经了,还放什么环,不是说月经病,当绝经了就好了吗?医生也是危言耸听,说什么我不治疗,月经就会不正常,而且痛经可能会加重,子宫会增大等等。我还是等绝经吧。这两年月经时多时少,痛经吃一片芬必得就好了,暗自庆幸我的决定是正确的。这次住院的结果和医生预测的一模一样,医生说我现在已经错过了子宫内放置曼月乐治疗的机会,建议切除子宫。如果不切除子宫,建议用GnRH治疗3—6月,看效果。好后悔当初没有听医生的话,现在是受更大的罪,花更多的钱。医院里有好几个病人和我一样,尤其一个病人的子宫腺肌症都快10年了,也没有听医生的话,现在子宫增大如孕14周,她住院的时候,痛经痛的大喊大叫,好凄惨。医生说对我们这些病人实在是又气又恨,要是能早早地管理,就不会是现在这样。这次我选择GnRH治疗,可以让我尽快绝经。医生说子宫要是缩小了,根据情况,也可以考虑宫内放曼月乐环治疗。出院时我的主管医生反复告诫我,不想切除子宫,就一定一定要遵医嘱。听着医生的苦口婆心,想想我们这些病人的不遵医嘱,最终受伤害的是我们自己。

科普知识

关于子宫腺肌症

通俗的讲,子宫腺肌症就是正常位于子宫腔的子宫内膜很不安分,出了轨,跑到了子宫肌层,并在那里“安家落户”,如果在子宫肌层分布广泛,一般称作"子宫腺肌病”,如入侵的子宫内膜仅局限于子宫肌层的某一处,造成该处的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球体时,则称之为子宫腺肌瘤。

为什么子宫腺肌症会痛经、

子宫增大呢?

正常子宫内膜随月经周期增生,然后剥脱成为月经从子宫腔排出。而跑到子宫肌层的内膜也会受卵巢分泌的激素影响,增生、出血,但因为不能排出去,导致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形成病灶,所以疼痛,子宫也会随着月经周期增大。

子宫腺肌症这个病严重吗?

子宫腺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虽是良性疾病,但具有复发、浸润生长等恶性行为,严重的痛经和/或经量过多折磨着患者,危害其身心健康,也可导致不孕,也会发生恶性变。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部分年轻患者甚至还没有生育就患上该病。

为什么会患上子宫腺肌症/瘤?

病因尚不明,有人认为是:

①由于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创伤和慢性子宫內膜炎等,子宫内膜趁机侵入了子宫肌层;②有的女性子宫内膜基底膜下缺乏粘膜下层这道屏障,使得子宫內膜轻松地越过“无人阻挡”之地,在子宫壁肌层内“安营扎寨“;③对于患有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增生这类患者,容易发生子宫腺肌症,可能高雌孕激素刺激状态下,促进子宫内膜向肌层生长的原因。

如何治疗子宫腺肌症?

对于子宫腺肌症的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生育要求给与个体化治疗——期待、药物或手术。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法,一定要遵医嘱,规范治疗,长期管理。围绝经期这段时间一定不能忽视。

如何预防子宫腺肌瘤或腺肌症?

避免反复刮宫、流产等损伤子宫内膜的情况,一些宫腔操作如_上环取环、通液造影等尽量安排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注意经期卫生,经期不可同房、剧烈运动等,避免宫腔感染等。如果有原发性痛经的年轻女孩子,一定要去就诊,不要被“痛经,等以后生了孩子就好了”的俗语“欺骗”了。

关于GnRH治疗

女性的月经是受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这个轴分泌的激素所影响。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分泌的一种十肽激素,调节垂体分泌FSH(促卵泡生长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进而影响卵巢分泌雌孕雄激素,作用子宫内膜导致月经来潮。用人工合成的GnRH药物皮下注射后,抑制垂体的功能,从而使卵巢分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暂时性闭经。此疗法又叫“药物性卵巢切除”。卵巢不分泌激素了,那病灶的内膜也就失去了“发威风”的基础,疾病就可以暂时治愈。

愿天下所有女性远离此病,

永葆健康幸福!

(文中图片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医院

医院院训:尚德精术和谐创新

门诊时间:

平诊:8:00——12::00——17:30

假日门诊:8:00——12::00——16:00

急诊:24小时(全天候服务)

就医指南:门诊大厅——咨询台——分诊挂号——就诊——检查——取药(或治疗)——住院或离院

联系方式:

预约诊疗方式:

手机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pkt.com/jcff/1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