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穴位通治妇科疾病它们是女性健康的大

妇科病是女性特有的一种病症,在平时多了解怎样预防妇科病,才能健康做女人。

十个女人九个寒

俗话说十个女人九个寒,女性体质属阴,多为寒性体质,妇科病大多数是由于寒湿引起的,寒湿的体质就像是没有阳光的寒湿天气或冰冷的冬天!

这样的体内环境长期存在,会气滞血淤,经络不通,代谢的垃圾产物无法排出,新鲜血液无法正常运送,就会生各种各样的妇科病。就像一直在寒湿的天气下,东西就发霉发臭发烂;在严冬下会结冰。

艾灸补阳,通治妇科病!

要根治好这么多的病,得把生病的环境或气象改好。

艾草为地之阳,点燃后的灸火为纯阳之火,最适合女性体质!艾灸温灸能补元阳、散寒祛湿、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用艾灸把体内的气象变得阳光明媚,一切阴霾就会冰雪消融、经络通畅。

艾条温灸治疗妇科病,是从整体上来调理,慢慢地改变体内气象的方法,在主治一种病时,会同时治好其它病,坚持下去,慢慢地病就会全好!

妇科病通用穴位

一、八髎穴

八髎(liáo)位于膀胱经上,位于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

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使之畅达无阻。

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并加以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妇科的问题。

二、关元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此穴是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

艾灸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作用,可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对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等妇科疾病效果显著。

三、子宫穴

子宫穴属经外奇穴,有调经理气,升提下陷的作用,主治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阴挺、崩漏等各种妇科疾病。配足三里主治阴挺;配三阴交、隐白主治崩漏。

四、归来穴

归来穴属足阳明胃经,功能相当于中药中活血调经的“当归”,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穴位。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之功,主治腹痛、阴睾上缩入腹、阴冷肿痛等症。

归来穴还有健脾益气、升阳固脱之功,主治疝气、阴挺、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睾丸炎、阴茎痛及其他生殖器疾病。

五、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胃脏精气功能的聚焦点。足三里穴可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亦能祛病延年,也称长寿穴。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艾灸足三里,可起到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作用。

六、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之穴;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

因此,常对三阴交穴施灸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同时可起到补血、活血和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以上穴位都可以使用艾灸,防治各类妇科疾病。

艾灸方法

1、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温热潮红为宜。

2、隔物灸仪:隔姜或附子进行艾灸

时间:每穴灸10-3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温热潮红为宜。

志室穴:可除去现有脂肪,治疗腹部赘肉。

寻找方法:寻找此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的姿势,志室穴位于身体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方,左右五厘米处(或左右旁开3寸)。

志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道,可以影响副肾分泌的与脂肪代谢有关的荷尔蒙,可除去现有脂肪,治疗腹部赘肉。

此外,还可以强化夫妻性生活,对阳痿、早泄、遗精、阴囊湿疹、腰痛等病都很有效。

〖取穴方法〗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

〖主治疾病〗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命门穴治遗精。

〖刺灸法〗斜刺0.5~0.8寸。

〖别名〗精宫。

〖穴义〗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1)志室。志,肾之精也,肾气也。室,房屋之内间也,与堂相对,堂在前、室在后,亦指穴内气血为肾脏外输寒湿水气。

该穴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精宫。精,肾之所藏也,肾之精气也。宫,宫殿也。

精宫名意指肾脏水液气化的精微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本穴物质为肾脏之水的气化之气,肾脏水液的气化之气大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只有少部分清气吸热后上行至本穴,本穴物质为肾气精微所化,故名精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少部分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大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并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内散肾脏之热,外降体表之温。

〖治法〗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干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中科医院曝光
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pkt.com/cjby/6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