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是指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长期、持续作用下形成的局限性增生,由内膜腺体、厚壁血管及间质构成,形成带蒂肉质瘤体,突向宫腔。近年来,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原发不孕女性中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达50%以上。44.4%的育龄期女性和36.1%的绝经后女性是无症状的,但1.7%的绝经前女性和5.42%的绝经期女性有恶性变的风险。内膜息肉的相关风险因素和自然转归过程至今不完全明确。
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有68%左右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异常阴道出血,不规则出血的形式不一,有月经过多、不规则出血、性生活后出血或者经间出血。在年轻的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也可能是导致不育的一个原因,在除外其它原因导致不育的情况下,也需考虑手术切除。
病因
息肉形成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多数学者认为,息肉来自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尤其是基底部内膜。
引起子宫息肉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慢性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
(2)宫腔异物如宫内节育器,异物存留。
(3)特异性感染如结核、阿米巴和血吸虫病等。
(4)胎盘残留并发感染。
子宫息肉引起不孕的机制如下:
(1)息肉充塞宫腔,妨碍精子和孕卵存留和着床。
(2)息肉合并感染,改变宫腔内环境,不利于精子和孕卵的成活。
(3)息肉妨碍胎盘植入和胚胎发育。
(4)合并输卵管或卵巢炎,可引起梗阻性或无排卵性不孕。
对于治疗,盲刮已经不推荐使用,更多建议是使用在宫腔镜下手术,宫腔镜不仅可以检查宫腔内的情况,更可以同时进行手术切除息肉。
患者如果在息肉存在下合并有不育,是一个手术切除子宫息肉的指征,术后的妊娠率可以达43~80%。通过手术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术后复发是一个少见的现象,一个国外的研究提示9年的复发率在3.7%,术后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的较少。
总之,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后,是否需要手术,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息肉大小、是否有恶变的可能、是否影响生育。如果需要手术,宫腔镜检查并同时切除息肉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