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常见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1背景·概述

奶牛产后阶段是奶牛饲养管理中最关键的时期,在此期间,由于奶牛分娩后整个生理代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不做好奶牛产后的护理,或使用了错误的护理方法,奶牛产科疾病和代谢类疾病就会接踵而至,如乳房炎、乳房恶性水肿、乳热症(产后瘫痪)、酮血病、酸中毒、瘤胃积食、胎衣不下等,轻则花费巨大的治疗费用的同时,使奶牛的产奶量大幅下降,重则无法治愈,使得很多优质奶牛因此而遭受淘汰。所以有专家指出产后一段时间内是牛群生产力、牛场利润的最关键控制点。下面将从奶牛产后最常发的几种疾病入手,谈下临床的诊治情况,以供商榷。

1.1奶牛产后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临床上往往定义为母牛分娩后,经过8~12h仍不排出胎衣,即为胎衣不下。

1.1.1病因 

临床常见病因有以下几个:

①孕后期感染性流产或散发性流产导致子宫内有感染。

②患慢性子宫内膜炎和布氏杆菌病的动物易患胎衣不下。同时子宫迟缓、胎膜积水、胎水过多、双胎、产道及子宫损伤,难产、早产和胎儿过大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而发生胎衣不下。

③热应激、围产期低血钙。另外奶牛产前缺乏VA、VB、硒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易患胎衣不下。

④长期使用外源性皮质激素类固醇如地塞米松等可导致近%发病率。

⑤关在舍内时间过长,运动不足,环境脏、差。

⑥在干奶期营养过高或过低而使动物过胖或过瘦。

1.1.2症状 

胎衣不下分为部分胎衣不下及全部不下。部分胎衣不下,即一部分从子叶上脱下并断离,其余部分停滞在子宫腔和阴道内,一般不易觉察,有时发现弓背、举尾和努责现象。全部胎衣不下即全部胎衣停滞在子宫和阴道内,仅少量胎膜垂挂于阴门外,其上有脐带血管断端和大小不同的子叶。胎衣不下初期,一般没有全身症状,经1~2d后,停滞的胎衣开始腐败分解,从阴道内排出污红色混有胎衣碎片的恶臭液体,腐败分解产物若被子宫吸收,可出现败血型子宫炎和毒血症,患牛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泌乳减少等。 

 

1.1.3防治 

胎衣不下的治疗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药物疗法和手术剥离两类。药物方面主要是使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加速胎衣排出。如皮下或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50~IU,最好在产后8~12h注射。如分娩超过24~48h,则效果不佳。也可注射催产素10ml(IU)。   

手术剥离。多建议产后72h以后使用。操作要小心、细微、轻柔。手术剥离过程如下。

术前准备:胎衣剥离术的术前准备是手术关键的一步。要求术者操作前要严格剪短指甲并磨光(这一点也恰恰是很多兽医工作者容易忽略的),然后用洁净清水洗净手臂,再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手臂和牛外阴部及垂露体外的部分胎衣,最后用10%磺胺软膏涂在手臂上。手臂有伤口的不要进行剥离术操作,以防感染牛布氏杆菌等疾病。另外由于胎衣剥离术一般时间较长(大约1h左右),在胎衣剥离过程中奶牛时常努责,很多的粪便往往会从肛门不断排出并造成阴门及手臂的污染,所以在术前应尽可能掏净直肠内的粪便,并用消毒过的湿毛巾堵塞肛门。

术前还要进行麻醉工作。可用1.5%的普鲁卡因20ml于后海穴注射进行麻醉,减轻奶牛在胎衣剥离过程中的疼痛和怒责现象(这一点对于许多操作者来讲也往往忽略),其结果是造成奶牛在剥离中痛苦的哞叫和怒责,而且在术后容易因怒责造成阴道脱或子宫脱等现象。

剥离的时机:奶牛的胎衣剥离时机在夏季可于产后12~15h,冬季于产后18~24h为最佳。过早剥离由于子叶和子宫阜粘连较紧,剥离困难较大,强行剥离会造成子宫的出血,也会造成奶牛的极度不安。剥离时间过迟,则会造成胎盘腐烂,容易引起子宫感染或造成奶牛恶露不尽,甚至造成奶牛败血症。

剥离方法:先用温水灌肠.排出直肠中积粪,或用手掏尽。再用0.1%高锰酸钾液洗净外阴。后用左手握住外露的胎衣,右手顺阴道伸人子宫,寻找子宫叶。先用拇指找出胎儿胎盘的边缘,然后将食指或拇指伸人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之间,把它们分开,至胎儿胎盘被分离一半时,用拇、食、中指握住胎衣,轻轻一拉,即可完整地剥离下来。如粘连较紧,由须慢慢剥离。操作时须由近向远,循序渐进,越靠近子宫角尖端,越不易剥离,尤须细心,力求完整取出胎衣。

术后处理:剥离完后,一般要用0.1%高锰酸钾水进行子宫冲洗(高锰酸钾液的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损伤子宫内膜),以进行子宫内消毒,但必须注意将冲洗的药液排出。临床中很多兽医工作者往子宫内灌注大量的冲洗液,也不采取任何措施让冲洗液排出,结果子宫内的冲洗液伴随血水等通过输卵管漏斗处深部的输卵管腹腔口流入腹腔导致腹膜或腹腔炎症的出现,致使奶牛体温升高,反刍停止。具体排液做法是用插入阴道的手压迫阴道下方,奶牛则出现拱背努责,顺势用手把冲洗液引出,也可用无菌纱布、海绵等蘸取,之后在子宫内放入土霉素或磺胺类抗菌药(注意不要放入青霉素类粉剂,这样会加大对子宫的刺激,致使奶牛进一步的怒责或造成阴道脱、子宫脱的出现)。10d内不作厩外放牧,多饲喂柔软精料和补充饮水,加强护理和饲养。

对母子胎盘粘连过紧无法剥离者,可把体外部分胎衣修剪掉,每日都放入足量的抗菌药,至腐烂的胎衣排完为止,并结合注射子宫收缩药物。

中兽医认为胎衣不下是气虚、气血凝滞的结果,治疗应以补气益血为主,佐以行滞化瘀,利水消肿,临床药物治疗:

方一:当归50g、川芎45g、炮姜45g、黄芪30g、党参30g、灸甘草25g、桃仁35g,红花30g,陈皮55g,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穿山甲50g、滑石50g、当归40g、党参30g、川芎30g、五灵脂60g、王不留行40g、枳壳30g、益母草60g,水煎服,每日一剂。

典型病例:年3月28日,合阳奶牛厂李某的1头4胎龄黑白花奶牛发生难产,产后34h胎衣仍未完全排出。第三日检查发现该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39.8℃,不时努责做排尿状,垂附于阴门外的胎衣,有剧烈的难闻腐败臭味。经诊断为气血衰弱型胎衣不下。随用药10%葡萄糖ml,安痛定30ml,氨苄青霉素8g;灌服方一中药1剂,31日体温降到38.8℃,精神好转,胎衣全部排出,仍有少许恶露。再用栓剂宫颈康1支,1次性注入子宫内,隔日1次,一周后随访恶露消失,一切都恢复正常。

典型失误病例:年5月2日,聊城将官屯镇顾均店一村民王某的一头六岁奶牛求诊,主诉该奶牛于产后13h见胎衣不下,随找了本村兽医宋某实施了胎衣剥离术,该兽医剥离前没有实施任何局部麻醉,经50min完成手术,但在手术中几度将胎衣扯断,并扯下4个瘤状物(实为子宫阜),奶牛在剥离过程中表现极度不安,并表现痛苦呻吟;最后的几分钟该兽医自己讲子宫角内的胎衣已经触及不到(由于胎衣在剥离时扯断),只能等慢慢腐烂后自己排出。该兽医剥离完随即离开,不久该奶牛怒责表现越发强烈,半小时后阴门外出现一盆大的物体(实为阴道脱出),便赶快来我动物保健院求诊。

病例分析和体会:该兽医在奶牛胎衣剥离过程中没有实施局部麻醉,再加上剥离时的粗莽(并将子宫阜撕扯下),致使该牛表现极度不安,甚至痛苦呻吟,是造成阴道脱出的最直接原因。另外将子宫阜强行撕下并且在剥离中几次将胎衣扯断也是其剥离方法和理论知识欠缺的表现。

1.1.4体会

胎衣剥离术虽然不用刀、剪等手术器械,但实际并非简单,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求操作者细致、认真,遵守整个操作规范,从剥离开始前的准备到剥离完后的各种处理,任何一个小的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有高度的耐心和责任心才能较好的完成,而且剥离经验的欠缺也是对新从事本项工作的兽医工作者最大的考验。据文献报道:美国、印度、波兰等国的乳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为40%左右。而我国奶牛协会统计,奶牛的胎衣不下发病率也已经达到20~30%左右,由此而导致奶牛的不孕,发情推迟,增加配种次数等,已经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力。因此胎衣剥离术对现代兽医工作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只有精湛的剥离技术才能挽救那些胎衣不下的高产良种奶牛不被淘汰。从这点来讲,掌握好胎衣剥离术对奶牛业的发展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1.2奶牛产后倒地不起综合症

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临床多由于奶牛产后血钙过少、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而导致其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该病多发生于晚秋至初春,临床特征是产后长期卧地不起,如果是因为缺钙所致则大剂量输注钙剂后奶牛能很快站立,但有些牛用钙制剂治疗无反应,知觉、意识尚存,食欲正常。本病如果因为治疗时间的延迟、治疗药物用量不足等原因可致使母牛卧地时间延长,引起局部缺血性坏死。此外由于母牛在分娩时助产不当、瘫痪卧地,母牛在治疗中企图挣扎站立等都可能引起腰部肌肉和神经的创伤性损伤,不仅直接造成长时间的躺卧,而且由于肌肉损伤时释放出肌红蛋白,故常伴有蛋白尿的出现。有些牛由于干奶期饲喂的高蛋白、高能量饲料过多,奶牛过肥还会造成肝脂肪变性伴随瘫痪出现,也就是临床中专家所说的妊娠毒血症,长期的趴卧不起使饲料在瘤胃内异常发酵会产生有毒物质容易造成机体中毒。

1.2.1临床症状

病牛食欲减退、体温正常、心率每分钟为80次~次,有的病牛心搏过速或心律不齐。多数病牛频频试图站立,但其后肢不能完全伸直,只能以部分屈曲的两后肢沿地面爬行,有的患牛两后肢向后移位而呈现出犬坐姿势。

1.2.2诊断

根据发病后奶牛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时间进行诊断。同时还应检查肝、肾和心肌的功能,尤其应检查运动器官的损伤程度,看是否有神经麻痹、肌肉破裂、骨节脱位、肌腱断裂、骨折、产后血钙过低性轻瘫等。可通过视诊、触诊,包括直肠检查、尿检、乳房检查并从牛的知觉敏感性、站立时的表现来诊断牛的器官损伤程度,同时配合血液生化检查可有助于临床确诊。

1.2.3治疗

本病的治疗上一定要查清病因后分类施治

⑴对于临床缺钙的奶牛可采用钙剂疗法,常用的是20%~25%葡萄糖酸钙液~ml,或2%~3%氯化钙ml,1次静脉注射,每天2~3次。典型的产后瘫痪病牛在补钙后,鼻镜出现水珠,肌肉震颤,排粪,全身状况改善,很快就可站立起来。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防止异常现象发生,补钙治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射钙剂时,速度要缓慢,不宜过快。第二,补钙要充足,否则会使病程延长。第三,使用氯化钙时,液体不能外漏在皮下,否则会导致局部组织炎性水肿、坏死、化脓和颈静脉的周围炎。第四,如果用钙制剂效果不佳时,则说明奶牛可能缺磷,或者是钙磷比例失调所致,可用15%磷酸二氢钙注射液~ml、硫酸镁注射液~ml,1次静脉注射。与钙交替使用,能促进这个病的痊愈。第五,病牛体温升高时,不要急于用钙,先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林格氏液、抗生素,待体温正常时,再行补钙。

此外,对于缺钙导致的瘫痪还可使用乳房送风法:通过乳房送风,使乳房膨胀起来,内压增高,抑制泌乳,减少钙磷从乳中流失。同时可以使全身的血压升高,兴奋大脑,解除其抑制状态。

具体方法是:先用酒精棉球擦涂乳头和乳头孔,再把消毒的导管插到乳头内,外边接上乳房送风器,向乳房内打气。为了防止注进的气体外逸,可以把打满气的乳头用绷带系紧。打多大的气体量呢?充入的气体量要使乳房的皮肤紧张,乳区的界线明显。如果气体量不足,会影响疗效,气体过多了,容易引起腺泡的损伤。绝大多数病例在打入空气后半小时的时候,能让牛苏醒并站立。

(2)由于脊髓所致的神经损伤一般恢复较慢,可用VB1、VB12注射于百会穴,每日或隔日一次;用0.1%的硝酸士的宁注射液5ml百会穴内注射,每日一次。配合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效果更好。

(3)妊娠毒血症引起的卧地不起:也称为母牛肥胖综合征、牛的脂肪肝和肥胖牛的酮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干奶期母牛日粮能量水平过高,牛只变肥而引起的消化、代谢、生殖等机能失调的综合表现。治疗上主要采取解毒保肝、补充葡萄糖以缓解血糖下降。⑴抗脂肪肝形成,降低血酯。25%木糖醇注射液~0ml和蛋氨酸制剂(即蛋氨酸~mg,泛酸~mg,7%碳酸氢钠液~ml)和10%葡萄糖液0ml,混合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日为一疗程。⑵补充糖原,保肝解毒。多用50%葡萄糖液~0ml,静脉注射,连用5~7d,再用25%木糖醇注射液~0ml,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5日以上。重症病牛,也可用胰岛素~单位,皮下注射,并配合维生素B1注射液20~30ml,肌肉注射。⑶当病牛体温升高时或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等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5~7d为一疗程。⑷为了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0ml,静脉注射。⑸为了改善瘤胃内发酵机能,可接种健康奶牛瘤胃液5~8L,用胃管灌服,必要时隔1~2d再接种1次,效果明显。

典型病例:8年10月23日,王某的一头奶牛求诊,症见该牛精神沉郁,四肢屈于躯干下,头向后弯曲到胸部一侧,用手可以将头颈拉直。但一松手,又重新弯曲到胸部。经检查该牛体温正常,脉搏无明显变化。主诉该牛产后3d了,吃喝一直不好,从昨晚一直站立不稳样子,今早趴卧不起。随诊为产后趴卧不起。采用糖钙疗法治疗,迅速提高血糖血钙浓度。用10%葡萄糖酸钙ml,50%葡萄糖溶液ml,复方氯化钠0ml,1次静脉注射。同时采用中药熟地50g、红花30g、当归60g、杜仲45g、川芎30g、防风30g、坤草60g、川楝子30g、牛膝30g、仲筋草30g、透骨草30g、白术40g、云苓30g、甘草30g水煎后灌服,2日后病牛站起来,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第3d还可再输1次。后追访痊愈。

1.3奶牛子宫内膜炎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常见的一种多发病,集中在产后2周内,一般发病率为20%~35%。其危害不仅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造成不孕而遭受淘汰。

1.3.1发病原因

(1)脓毒性子宫炎,产后子宫内膜和更深层的严重感染,可引起全身性脓毒血症,常见于产后1~10d。子宫炎可引起败血症,也可能不引起,但对将来的繁殖常造成危害。

(2)产后常发生子宫污染,早期阶段(2周内),93%的牛发生子宫污染,但多数自动清除污染,至46~60d时,感染率降到39%左右。产房不洁、难产、胎衣不下、子宫弛缓和医源性阴道感染是子宫炎的主要诱因。就病原体来讲,产后早期(10d内)常为细菌,例如:化脓性放线菌、坏死梭杆菌、拟杆菌、其他厌氧菌等,可以发生合并感染。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梭状芽乳杆菌等也常为混合感染的种类;产后久拖不愈的感染可转变为慢性子宫内膜炎,转变为单一的化脓性放线菌,流出大量白色或黄白色脓汁。

(3)诱因:激素水平,雌激素可阻止子宫感染,中性白细胞的功能增强。孕酮水平维持时间长,可促进感染。另外,机械因素例如:子宫积水,胎儿过大致子宫过度扩张、弛缓,难产致产道损伤;低血钙致子宫弛缓;环境污染严重;极冷或极热,饲养管理差等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1.3.2症状

(1)脓毒性子宫炎:常在7d内发病,发热40~41℃,心动过速、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瘤胃停滞、脱水、腹泻、沉郁、毒血症、衰弱、卧地不起。阴门排泄物稀薄、恶臭、棕色、灰红色,呈液状。直检子宫积液、弛缓,子宫角可积气似肠管,按摩宫体,排出恶臭的子宫内容物,常继发皱胃变位、碱中毒(胃肠停滞之故)。

有的牛在1~4d尚未发生毒血症时,表现为食欲下降、沉郁,出现酮病、低血钙症;有的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直检子宫复原差,含有大量液体,按摩子宫排出黄白色恶臭内容物。

有的牛无临床症状,仅排出大量黄白色、粘稠子宫分泌物,常为化脓性放线菌。有时见不到排泄物,仅在发情时才明显。因此,要在产后10~30d对牛进行直检,直检可发现子宫积液。

(2)隐性子宫内膜炎:表面健康,有的间断性排出异常子宫分泌物,为混浊的粘液或透明液中带有脓块。直检子宫壁厚,轻度积液(小于50ml)或子宫壁变薄,表现为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1.3.3治疗

(1)没有全身性疾病,如果发情正常,吞噬细胞功能正常,营养良好,多数子宫内膜炎牛可自愈;复原延迟的时间短,子宫分泌物少,发情活动正常的牛多数也能自愈;但有全身症状,有大量积液,卵巢不活动、囊肿、不发情的牛,一般不能自愈。

(2)子宫内治疗:原来一直提倡使用,但抗生素自子宫吸收后,血液和奶中抗菌素升高,造成奶损失(废弃)。另外严重子宫内膜炎、子宫内放药很快被排出,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轻度药物刺激子宫、炎症加重,子宫内的脓汁、细菌产生的酶(内酯酰胺酶)或其他因素,使药效降低。尽管如此,子宫内治疗有时是有效的。如对于产后早期感染,脓汁稀薄,或有少量余脓的产后晚期感染,复原较好,子宫内用药有效。每d重复用药,药物:土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四环素等。用生理盐水稀释或作成胶囊(明胶丸),子宫内留置导管法。

(3)全身应用抗生素:普鲁卡因青霉素(2.2万IU/kg体重)和庆大霉素(5mg/kg体重)联合应用。也可用氨苄青霉素20mg/kg体重,肌肉注射。

(4)激素疗法:雌激素(公共卫生受限),子宫对催产素敏感,子宫抵抗力增强;PGF2a、氯前列烯醇、前列他林等,能诱导黄体溶解、诱导发情、子宫收缩;雌激素水平升高,子宫收缩——亚急性、慢性病例,疗效优于子宫内用药和抗生素疗法,在产后11~14d的患牛,效果好,早期效果差。

(5)支持疗法:Ca2+和催产素联合应用对子宫弛缓病牛效果较好;同时应抗菌消炎、退热、清除体内毒素;补液、补糖、VB1、Vc口服或肌注。也可采用中药益母草、炙黄芪、当归、黄芩、党参等进行辩证治疗。

典型病例:年9月12日,临渭区谢某的一头奶牛求诊,主诉该牛已产后六个多月,近四个多月曾多次发情多次配种,但均未配种成功,奶牛发情周期正常,但发情时外阴部有污秽的不透明的似豆腐渣样物流出,随直检发现该牛两侧子宫角均有不同程度增生、发硬,随诊断为重度子宫内膜炎。治疗采用青霉素万,链霉素万,注射用水10ml稀释后子宫注入,隔日一次,5d一疗程,连续2疗程,后发情配种成功。

1.3.4预防方案

(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卫生条件。按奶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日粮配方,尤其应重视处在干乳期和怀孕后期奶牛的日粮平衡;搞好环境卫生,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牛舍、产房应经常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夏季加强通风,冬季注意保暖,用具应定期严格消毒。

(2)严格遵守人工授精的操作规程。人工授精要严格遵守繁育处“繁育员操作规程”,对输精器械严格进行消毒,彻底消毒母牛外阴部,以避免诱发生殖器官感染。输精时,输精枪应缓慢空过子宫颈皱褶,当子宫颈受阻时不要强行越过,以免损伤子宫或子宫粘膜。

(3)加强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与保健措施。产房、产床应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在奶牛临产时要注意严格消毒,并做好接产的准备工作,难产奶牛助产时操作应规范,防止产道损伤和感染。加强产后奶牛护理与保健,以尽快恢复体力。预防胎衣不下,以防子宫感染。

(4)定期检查、及早治疗。产后奶牛常发生温和子宫内膜炎,大多数奶牛能清除病原微生物,但免疫水平低下的奶牛易患子宫内膜炎,多在产后2周内发生,且多为急性病例,如患牛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则易造成炎症的扩散,从而引起子宫肌炎、子宫浆膜炎、子宫周围炎,或转化为慢性炎症,此外,随着子宫颈口的收缩等产后生殖器官及其功能的恢复,也会给炎症的治疗增加难度,因此,产后奶牛必须密切观察子宫的发展状况,对子宫内膜炎症病牛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4奶牛产后不孕不育症

超过初配年龄或产后经过三个发情期仍不发情或繁殖适龄母牛经过三个发情周期的配种仍配不上的即为不育[8]。营养性因素主要有:瘦弱、过肥、饲料品质不良;维生素缺乏、矿物质缺乏、微量元素缺乏;雌激素过多致生殖机能紊乱等。病理性异常表现在卵巢静止、卵巢囊肿、持久黄体三个方面。

1.4.1卵巢静止

临床主要表现不发情,可采用激素疗法(促卵泡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雌激素),配合中药(温肾促孕、催情散)效果更好。

1.4.2卵巢囊肿

分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卵巢囊肿可能与内分泌机能失调,促黄体素分泌不足,排卵机能受到破坏有关。

症状:卵泡囊肿时,病牛一向发情不正常,发情周期变短,而发情期延长,或者出现持续而强烈的发情现象,母牛极度不安,大声哞叫,食欲减退,频繁排粪排尿,经常追逐或爬跨其他母牛。病牛性情凶恶,有时攻击人畜。直肠检查时,通常可发现卵巢增大,在卵巢上有1个或2个以上的大囊肿,略带波动。黄体囊肿时主要表现是母牛不发情。直肠检查时,卵巢体积增大,可摸到带有波动的囊肿。为了鉴别诊断,可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复查,如超过一个发情期以上没有变化,母牛仍不发情,可以确诊。

治疗:近年来多采用激素疗法治疗囊肿,效果良好。

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乳牛每次肌肉注射~ug,每日一次,可连续1~4次,但总量不得超过ug。一般在用药后15~20d内,囊肿逐渐消失而恢复正常发情排卵。

②垂体促黄体素,无论卵泡囊肿或黄体囊肿,牛一次肌肉注射~IU,一般3~6d后囊肿症状消失,形成黄体,15~20d恢复正常发情。如用药1周后未见好转,可第二次用药,剂量比第一次稍增大。   

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促使黄体形成的作用。牛静脉注射2~IU或肌肉注射0.5~1万IU,溶于5ml蒸馏水中。

1.4.3持久黄体

在排卵(未受精)后,黄体超过正常时间而不消失,叫做持久黄体。由于持久黄体持续分泌助孕素,抑制卵泡的发育,致使母牛久不发情,引起不孕。

病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单纯、缺乏维生素和无机盐、运动不足等)、子宫疾病(子宫内膜炎,子宫内积液或积脓,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有死胎或肿瘤等)均可影响黄体的退缩和吸收,而成为持久黄体。

症状:母牛发情周期停止,长时间不发情,直肠检查时可触到一侧卵巢增大,比卵巢实质稍硬。如果超过了应当发情的时间而不发情,需间隔5~7d,进行2次~3次直肠检查。若黄体位置、大小、形状及硬度均无变化,即可确诊为持久黄体。但为了与怀孕黄体加以区别,必须仔细检查子宫。

防治:应消除病因,以促使黄体自行消退。为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改进饲养管理,或首先治疗子宫疾病。为了使持久黄体迅速退缩,可使用前列腺素(PG)及其合成类似物,它是疗效确实的黄体溶解剂。应用前列腺素,一般在用药后2~3d内发情,配种即能受孕。前列腺素5~10mg,肌肉注射。也可应用氟前列烯醇或氯前列烯醇0.5~1mg,肌肉注射。注射一次后,一般在1周内奏效,如无效可间隔7~10d重复一次。

1.5奶牛酮血症

牛酮血症是高产奶牛经常产生的一种以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代谢病。临床上以神经症状、消化紊乱、血酮增高、血糖降低,以及体重下降、无乳低乳为特征。此病一般发生在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但饲养很差,日粮营养缺乏而产奶量较高者也可发生,前者称自发性酮病,后者称营养性酮病。此病通常发生于产犊后20d以内,最迟不超过6周。

1.5.1病因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日粮中碳水化合物不足,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过高,使机体代谢机能紊乱而致。

继发性:常见于一些使食欲下降的疾病

1.5.2症状

临床型:主要发生在产犊至泌乳高峰期间。神经症状:初行为异常,兴奋不安,感觉过敏,剧烈舔擦皮肤,不断咀嚼、流涎、眼球震颤,颈部和腹部肌肉抽动。有的盲目走动或不顾障碍的冲挤,以上症状通常在不食时缓减。消化机能紊乱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前胃迟缓、粪便干硬等消化不良症状,机体迅速消瘦、体温正常或偏低,产乳量降低。临床检验的特征是:低血糖、高血酮、尿酮。呼气、尿液、乳汁中有类似醋酮或氯仿的气味。用酮试剂检验呈粉红色即可确诊。

亚临床型: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产奶量下降,临床检验血酮、尿酮含量升高。发病率是临床型的10倍以上。

1.5.3治疗

补糖、补生糖物质、激素疗法、支持疗法。

补糖:25~50%葡萄糖~0ml/次/日静注,连用2~3d。

补生糖物质:丙酸钠或丙二醇~g/次,2次/日,连用5~10d。补蔗糖或蜜糖无效。

激素疗法: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肌注。

支持疗法:对症(补钙、调节体液、用烟酸和胆碱治疗脂肪肝等)。

1.5.4典型案例

年8月一天,临渭区张某的一头3岁奶牛求诊,主诉,该牛产后已20多天,近两日突然不食,泌乳量骤减,经检查体温正常,但呼吸浅表,心跳快94次/min,呼出气和尿液有烂苹果气味,随诊断为奶牛酮病。临床输注25%葡萄糖0ml,50%碳酸氢钠ml,每日两次,并灌服丙酸钠g,肌注VB、VC各20ml。经两天的治疗后病牛症状明显好转,又治疗两天痊愈。

2分析与对策

如何减少奶牛产后的这些常见疾病呢?奶牛产后的饲养管理是最关键的。现将奶牛产后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一、产房或棚圈应封闭,防止冷风直接吹在奶牛身上,分娩立即给后的奶牛披上薄棉被或其他覆盖物,以防感冒。

二、清理地面的羊水和污物,然后进行环境喷雾消毒。同时用聚维酮碘消毒液对奶牛的外阴进行清洗、消毒。

三、在奶牛产后2h内给其补液、消炎、止血。具体方法:(1)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1ml、宫炎洁50ml一次静注。(2)用安络血50ml一次肌肉注射。

四、在奶牛产后,每天给其饮一次营养粥,连饮5d。营养粥配方:麸皮0.5kg、红糖0.5kg、催衣排露散1剂,用10~15kg开水冲开,候温饮用。另针对奶牛产后身体虚弱的特点,可在其产后第6d喂服气血宝(补中益气散)和壮骨止汗散各1剂,连服3~5d。

五、在奶牛产后5d内,要少补喂精料,5d后,根据奶牛产奶量的不断上升逐步增加精料量,但每天不得超过0.5kg。要给产后奶牛多喂一些优质粗饲料,如羊草、苜蓿干草等。

六、产后挤初乳要少挤、勤挤。第1d每次挤0.5~lkg,每天挤5~6次。第2d每次挤1~3kg,每天挤4~5次。以此类推,到第6d时才可挤净。发现奶牛乳房出现恶性水肿时需及时治疗,否则极易引发奶牛乳房炎。治疗方法:用乳房水肿消,每天服1次,每次l袋,连服3d为一个疗程。用食用醋对开水热敷。用硫酸镁对开水热敷。

七、在奶牛产后10d,如发现奶牛有子宫内膜炎,伴有恶露不尽的症状,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疗:益母清宫液~ml灌注子宫,每天1次,配合喂服宫净安g,每天1次。以上方法连用3~5d即可痊愈

作者简介:

李守杰(~12),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兽医临床,工作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赞赏

长按







































濂界殑涓尰鐧界櫆椋庡尰闄?
鐧界櫆椋庤兘鐪嬪ソ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pkt.com/yfbf/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