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极穴
1拼音zhōngjí
2英文参考ZhōngjíCV3[中国针灸学词典]
zhōngjí[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CV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RN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3概述中极:1.经穴名;2.人体部位名。
4经穴名·中极穴位中极汉语拼音Zhongji罗马拼音Chungchi美国英译名MiddleExtreme各国代号中国CV3日本3法国莫兰特氏VC3富耶氏VC3德国KG3英国Cv3美国Co3中极为经穴名(ZhōngjíCV3,RN3)[1]。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别名气原(《针灸甲乙经》),玉泉(《针灸甲乙经》),膀胱募(《圣济总录》),气鱼(《黄帝虾蟆经》)。属任脉[1]。中极是膀胱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1][2][3]。中即中间,极即最,本穴位于人身上下左右之最中间,故名中极[1]。中极穴主要用于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热痛,疝气,遗尿,尿频,尿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阴痒,胞衣不下,小便不利,带下,阴挺,不孕,癃闭,痛经,闭经,阴肿,产后恶露不尽,无子,白浊,心烦痛,小腹痛,胎衣不下,外阴瘙痒,尿潴留,尿失禁,治癃闭,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尸厥恍惚,膀胱炎,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产后宫缩痛,产后子宫神经痛等。
4.1中极穴的别名气原(《针灸甲乙经》),玉泉(《针灸甲乙经》),膀胱募(《圣济总录》),气鱼(《黄帝虾蟆经》)。
4.2出处《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4.3穴名解中即中间,极即最,本穴位于人身上下左右之最中间,故名中极[1]。
中,有方位之义,指人身上下之中,根本与内部。极,指方位,又最也,与急通,有中正之义。本穴内应胞宫、精室,二者为人体极内之所,犹屋室之堂奥;又居脐下4寸,当人体上下左右之中点,故以为名。[4]
穴居人身之中,为元气之根本与最为重要之处,且能治内急不通诸病。《千金要方·序例》以心为中极,言其居于胸部之中心。《道经》以脐为中极,言其在腹部之中也。元气是人身的根本,脐下为人身元气藏聚最为重要之处。[4]
本穴内应胞宫、精室。胞宫、精室为人体极内之处,犹房室之堂奥也,乃人体至中至极,故名中极。[参考资料]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以外景观之,人体自顶至踵,全身长度,本穴当其折中,亦中极命名之一义也[4]。
4.4特异性中极是膀胱的募穴[1][2][3]。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1][2][3]。
4.5所属部位下腹[5]
4.6中极穴的定位标准定位:中极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2]。
中极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4寸(《针灸甲乙经》)[3]。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仰卧取穴[1]。
中极穴在任脉的位置
中极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中极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中极穴在下腹部的位置(肌肉)
中极穴在下腹部的位置(内脏)
4.7中极穴的取法在脐下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仰卧取穴[1]。
仰卧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上1寸,腹白线上取穴[6]。
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1横指处即是中极穴[7]。
4.8中极穴穴位解剖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4.8.1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1]。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8]。
4.8.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髂腹下神经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支;深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8]。
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3]。
4.9中极穴的功效与作用中极穴具有益肾兴阳、通经止带的功效。
中极穴有助气化,调胞宫,利湿热作用[1]。
中极穴位于小腹部,临近膀胱和胞官,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又是膀胱募穴,乃膀胱经气聚集之处,故膀胱病及妇科和男性病多取本穴治疗[9]。
中极穴系膀胱之募穴,有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之功[4]。
4.10中极穴主治病证中极穴主要用于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热痛,疝气,遗尿,尿频,尿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阴痒,胞衣不下,小便不利,带下,阴挺,不孕,癃闭,痛经,闭经,阴肿,产后恶露不尽,无子,白浊,心烦痛,小腹痛,胎衣不下,外阴瘙痒,尿潴留,尿失禁,治癃闭,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尸厥恍惚,膀胱炎,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产后宫缩痛,产后子宫神经痛等。
中极穴主要用于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热痛、疝气、遗尿、尿频、尿闭、肾炎、尿路感染、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阴痒、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产后宫缩痛、胞衣不下等[1]。
中极穴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8]。
中极穴主治小便不利,癃闭,遗尿,尿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崩漏,阴痒,阴肿,阴挺,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无子;遗精,白浊,早泄,阳痿;水肿,疝气,心烦痛[6]。
中极穴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腹痛,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痛经,胎衣不下,产后恶露不止,外阴瘙痒;以及子宫脱垂,盆腔炎,尿潴留,尿失禁等[3]。
治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
4.11刺灸法4.11.1刺法直刺0.5~1寸[6][8][3][1],局部有酸胀感[6],可放散至外生殖器和外阴部[6]。
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6]。
针前应排空小便[1]。
孕妇慎用[8][1][6]。
4.11.2灸法可灸[1][6][8]。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3]。
4.12中极穴的配伍中极穴配三阴交、委阳治癃闭[1]。
中极穴配横骨、阴陵泉治遗精、阳痿、早泄[1]。
中极穴配合谷、三阴交治胞衣不下[1]。
中极配膀胱俞,属俞募配伍法,有调理脏腑气机的作用,主治膀胱气化功能不足引起的小便异常。
中极配关元、三阴交、阴陵泉、次髎,有化气行水的作用,主治尿潴留,淋证。
中极配阴交、石门,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闭经,恶露不止。
中极配中封、脾俞、小肠俞、章门、气海、关元,有调养肝脾,调理冲任的作用,主治白带,白浊,梦遗,滑精。
中极配子宫、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阴挺[6]。
中极配肾俞、三阴交、关元,治遗尿、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6]。
中极配肾俞、阴陵泉、三阴交、气海,治小便滑数[6]。
中极配肾俞、气海、三阴交,治月经不调[6]。
中极配石门、子宫、肾俞、三阴交,治崩漏下血[6]。
4.13特效按摩中指指腹揉按中极穴,每次1~3分钟,对男女性生殖系统有保健作用[7]。
4.14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足三阴、任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脐下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中极主之。奔豚上抢心,甚则不得息,忽忽少气,尸厥,心烦痛,饥不能食,善寒中,腹胀引而痛,小腹与脊相控暴痛,时窘之后,中极主之。丈夫失精,中极主之。女子禁中痒,腹热痛,乳余疾,绝不足,子门不端,少腹苦寒,阴痒及痛,经闭不通,中极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五淋,小便赤涩,失精,脐下结如覆杯,阳气虚惫,疝瘕,水肿,奔豚抢心,甚则不得息,恍惚,尸厥。
《针灸大成》:主冷气积聚,时上冲心,腹中热,脐下结块,奔豚抢心,阴汗,水肿,阳气虚惫,小便频数,失精绝子,疝瘕,妇人产后恶露不行,胎衣不下,月事不调,血结成块,子门肿痛不端,小腹苦寒,阴痒而热,阴痛,恍惚,尸厥,饥不能食,临经行房,羸瘦,寒热,转脬不得尿,妇人断绪,四度针即有子。
《类经图翼》:孕妇不可灸。
4.15中极穴研究进展4.15.1对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针刺中极、归来、血海等穴,可使继发性闭经患者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实验证明,针刺家兔的“中极”,可见卵巢中间质细胞增生与肥大,卵泡腔扩大,周围多层颗粒细胞增殖,其中有新鲜黄体生成现象,说明中极有促进垂体-性腺功能的作用;对男子性功能障碍亦有一定疗效。[6]
针刺中极、关元、大赫等穴也能引起血浆黄体生成素、卵泡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改善迟发排卵[4]。
4.15.2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6]。对神经系统疾患而伴有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有治疗作用[4]。
针刺膀胱神经无损伤患者的中极穴,可使紧张性膀胱内压降低,弛缓性膀胱内压升高[1]。
现代研究证明,在膀胱神经支配完整的情况下,针刺中极、关元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和交感神经抑制,从而导致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和内括约肌的松弛[4]。
4.15.3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取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操作时先导尿后针刺,以泻法为主,留针15~2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一次。
4.15.4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中极对男子性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疗效[4]。
中极配关元、三阴交,得气后留针15分钟,其间每隔5分钟用捻转补法,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7天。
4.15.5治疗痛经用发泡膏(斑蝥、白芥子各20g,研细,以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如麦粒大)贴中极穴,于经前5天贴第1次,经潮或腹痛始发贴第2次,每次贴3小时即揭去,2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4.15.6治疗原发性不孕中极配三阴交、大赫于月经周期的第12天开始针刺,连续3天,每日1次,每次留针15分钟,用平补平泻手法。
5人体部位名·中极中极为人体部位名[3]。出《玄女经》。指阴道口[3]。
6参考资料^[1]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
^[3]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7]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8]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感恩有你
中国老张
非著名艾灸从业人员
本平台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问题请及时就医。
中国老张,愿做大家艾灸路上健康的守护者。有艾灸问题记得留言或咨询俺哦.
感谢大家的分享与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