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介绍了妇科炎症的阴道炎、子宫颈炎,这一期介绍盆腔炎。
什么是盆腔炎:根据这张盆腔内结构图,盆腔炎是指宫颈之上的女性内生殖道的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有些版本教材还含有肝周围炎。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盆腔炎会造成女性反复下腹部疼痛、性交痛或性交后出血,白带异常、有异味,波及泌尿系统可有尿频尿急等泌尿系感染症状;急性发作时可出现下腹部剧痛、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出现感染时的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引发腹膜炎时可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肝周围炎时可有右上腹疼痛。
造成盆腔炎的因素有哪些?1、反复下生殖道炎症上行感染,造成上生殖系统的炎症。
2、引导分娩、剖宫产、人流、妇科手术操作等。
3、不洁性生活史、STD(性病)史、月经期性交等。
4、临近器官蔓延(如阑尾炎)等。
盆腔炎有哪些危害?盆腔炎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炎症本身,而是反复的盆腔炎,会造成输卵管管腔狭窄、变形、弯曲,局部引起粘连或伞端闭锁,子宫内膜化脓甚至坏死,卵巢脓肿。反复的盆腔炎不仅引发反复疼痛、白带异常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而输卵管、卵巢等的病变会造成长期生殖障碍,包括不孕、异位妊娠等严重后果。
许多由输卵管异常引起不孕的女性并没有盆腔炎性疾病史,但血清学检查发现许多患者之前有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研究人员对这些女性的输卵管进行活检检查,发现有盆腔炎性疾病史的女性输卵管上皮明显被破坏。
图A为正常输卵管上皮细胞。
图B为盆腔炎性疾病后的输卵管上皮细胞,可见细胞被大量破坏,影响了输卵管的正常功能,导致不孕。
盆腔炎如何诊断?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处于轻度或者亚临床感染,故无特殊症状或症状轻微,仅出现白带异常或下腹轻微疼痛,并不能引起重视并及时就诊。
来看看美国CDC对于盆腔炎的诊断:
因MRI价格昂贵,腹腔镜、宫腔镜为有创伤的检查,故在临床上一般不采取。盆腔炎的治疗1、根据经验选择广谱抗菌药物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和需氧菌等,可选择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静脉给药者应在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治疗至少24h,然后转为口服药物治疗,共持续14d。
2、若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h,体温持续不降、感染中毒症状未改善或包块增大者,经药物治疗2周以上,肿块持续存在或增大,或脓肿破裂,应及时手术。
3、性伴侣的治疗:PID患者出现症状前60d内接触过的性伴侣很可能感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应进行检查及相应治疗。在治疗期间应必须避免无保护性交。
盆腔炎的预防与上期类似,
1、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不要穿紧身化纤的内裤。
2、感染妇科炎症后需要将贴身衣物及内衣裤用开水煮沸并在阳光下晾干以杀灭病菌。
3、反复炎症需要进行系统治疗并定期随诊。
4、淋病奈瑟菌、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炎症需要对性伴侣也进行治疗,避免再次因性交造成感染。
5、避免不洁性行为,寻找固定安全的性伴侣,在治疗期间避免无保护的性交。
妇科炎症的中医药治疗妇科炎症在中医妇科里,现代确立了盆腔炎这个病名,至于阴道炎、子宫颈炎没有专门与之对应的病名。中医是按症状、证型来辨病的,故妇科炎症及其引发的后遗症等可以与中医妇科学里的带下病、月经过多、月经先后无定期、癥瘕、不孕等对应。
下面我们来详细聊一聊妇科炎症在中医里有什么治疗方法。
1
白带异常
中医的“带下病”是指带下明显增多,颜色、气味、质地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一般中医妇科里的带下过多与妇科炎症相对应。
1、湿热:
《傅青主女科》里提到,“妇人有带下而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所谓黄带是也。”一般较常见的来讲,妇女带下黄秽,外阴瘙痒,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的症状,是湿热下注的表现。
一般治疗可中医内外治法配合的方式,可在内服中药的情况下,配合中药外洗坐盆,如苦参黄柏汤以杀虫止痒;也可使用中药栓剂,如保妇康栓,以除湿祛瘀止痒。
2、热毒:
若是有手术创伤或产后创伤引起的带下五色俱杂,气味臭秽难闻,或高热、口苦咽干等妇科炎症急性发作时,在立即就诊消炎抗感染等西医处理的同时,可予以中药口服拖脓化毒帮助内毒快速排出。
3、虚证:
在门诊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反复妇科炎症,但是白带常规并没有特别大的异常,可能还伴有乏力、畏寒、腰痛、潮热、失眠多梦等虚症,就不能一直在杀菌消炎上面纠结了,效果不理想也延误了治疗时机。
在中医妇科里,“带下病”与肝脾肾三脏相关。脾运化水湿,脾不健则水湿内停;肝主疏泄,肝郁化火侮脾,挟脾湿下注;肾虚则气化失司,肾阴虚则烘热汗出,阳虚则带下量多,畏寒怕冷,小便清长。
在治疗中,分别佐以健脾、疏肝、补肾的中药。还可以采取针灸、穴位注射、穴位敷贴、梅花针等疗法。
针灸治疗中,"带下病"主要是任脉不固,带脉失约,主穴选择带脉穴,配以三阴交(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取以肝脾肾同调之意。
(带脉穴的位置)
若是脾虚,则可加脾俞、足三里、气海等穴位;肝气不疏加以太冲、肝俞、血海、气海;肾阳虚加以关元、命门、肾俞、照海、复溜配以灸法;肾阴虚加太溪、肾俞。根据不同的证型灵活选择补法与泻法。
2
盆腔炎
盆腔炎与“带下病”的区别在于,“带下病”仅仅在于白带的异常,而盆腔炎不仅有白带的异常,还可能存在盆腔的包块、粘连、输卵管的不通畅、反复腹痛等症状。
1、急性盆腔炎发作属于急腹症,在进行紧急抗感染治疗以外,可以兼以中药灌肠、穴位注射等治疗,以提高疗效。
(图为中药灌肠)
2、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炎,可能出现输卵管变形、输卵管狭窄、盆腔粘连等后遗症,在中医,不外乎是湿热、瘀滞残余,气机不畅,最后久病成虚。治疗根据证型采取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等等。
例如中药制剂银甲片,针对湿热夹瘀证型的盆腔炎及白带异常,效果良好。
盆腔炎的针灸治疗,在辩证取穴的基础上选择穴位,瘀血阻滞加血海、太冲、地机、肝俞等;湿热蕴结选中极、次髎、行间、曲池等。
对于盆腔有包块、粘连、瘀滞者,中医药对于祛瘀效果显著。常见药物如桂枝茯苓丸。
若病程过长,久病成虚则治疗配以补虚,还可配以针灸补法以提高疗效,加以足三里、隐白、关元、背腧穴等。
老中医那里没有盆腔炎性疾病(PID)这个概念,都叫妇人腹痛。老中医说的都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不荣则痛的属于血虚不能濡养经脉,为虚痛。不通则痛属于瘀证,为实痛。至于瘀或者是因为气滞血瘀,或者是因为湿热瘀结,或者是因为寒湿凝滞,反正都会加一些活血的药。
后记妇科炎症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不仅在于避免不洁性生活、日常的调护,卫生习惯的养成,还在于在治疗过程中坚持疗程,做到有耐心、及时就医、伴侣同治,将治疗与调护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妇科炎症对女性的伤害降到最低。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