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毒性疾病包括流感、艾滋病、麻疹、风疹、天花、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水痘、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01
流行性感冒病毒
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此外在人类出现的各种流感中,易感人群都是儿童,所以更需要儿童流感的防治。抗病毒中药以抗流感病毒药物最多,如常用的金银花、连翘、板蓝根。
02
流行性乙型脑炎
本病病原体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第1亚群,呈球形,为单股RNA病毒,外有类脂囊膜,表面有血凝素,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对温度、乙醚、酸等都很敏感,其抗原性较稳定。本病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03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传播。主要临床症状有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或肝区痛)、乏力等,部分病人有黄疽和发热,多数肝脏肿大,伴有肝功能损害。
甲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形态上显著区别于同族其他成员的细小核糖核酸病毒。年归类为肠道病毒属72型。
04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共71个血清型,肠道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轻者只有倦怠﹑乏力﹑低热等﹐重者可全身感染﹐脑﹑脊髓﹑心﹑肝等重要器官受损﹐并可遗留后遗症或造成死亡。肠道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柯萨奇病毒B和埃可病毒。肠道病毒是在水体环境中最常见、也是水病毒学研究最多的一类病毒。在研究水的病毒学安全性中,常以肠道病毒为代表,因为这类病毒病患者排毒量大、排毒时间长,肠道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存活时间较久,可以通过水体以外的途径传播,而且比其他病毒易于检测。在中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中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亦十分普遍。手足口病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05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一种核醣核酸病毒,为丽沙病毒属,是狂犬病的致病因子。
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长度大约为20纳米左右,直径为70纳米左右。整个病毒由最外层的脂质双分子层外膜、结构蛋白外壳和负载遗传信息的RNA分子构成。目前普遍认为狂犬病病毒有四个不同的血清型。狂犬病病毒对不利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弱,在表面活性剂、消毒剂如甲醛、升汞、碘酒还有酸硷环境下会很快失去活性,并且对热和紫外线极其敏感。
06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和带状疱疹都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
07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归类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最早是年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从腹泻病人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发现。轮状病毒的病毒体呈圆球形,有双层衣壳,每层衣壳呈二十面体。内衣壳的壳微粒沿着病毒体边缘呈放射状排列,形同车轮辐条。完整病毒大小约为70-75纳米,无外衣壳的粗糙型颗粒为50-60纳米。具双层衣壳的病毒体有传染性。
轮状病毒是引起全球儿童急性腹泻的最常见病因之一,据估计全球每年患轮状病毒肠胃炎的儿童超过1.4亿,造成数十万儿童死亡。其流行高峰主要在秋冬季,故常称为“秋季腹泻”。轮状病毒对各种理化因子有较强的抵抗力,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日或数月。病毒经乙醚、氯仿、反复冻融、超声、37℃1h(温度)或室温(25℃)24h等处理,仍具有感染性。该病毒耐酸、碱、在pH3.5-10.0之间都具有感染性。95%的乙醇对该病毒的灭活最有效,56℃加热30min也可灭活病毒。
08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许多家畜、宠物包括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原,引起多种急慢性疾病。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具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根据系统发育树,冠状病毒可分为四个属:αβγδ,其中属冠状病毒又可分为四个独立的亚群A、B、C和D群。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如人、鼠、猪、猫、犬、狼、鸡、牛、禽类。冠状病毒最先是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病毒颗粒的直径60-纳米,平均直径为纳米,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有明显的差异。在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内有时可以见到管状的包涵体。
新型冠状病毒是目前已知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其余6种分别是HCoV-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SARS-CoV(引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和MERS-CoV(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儿童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另外,还可引起婴儿和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可拉10余次,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水样便,极少数情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
冠状病毒的血清型和抗原变异性还不明确。冠状病毒可以发生重复感染,表明其存在有多种血清型(至少有4种已知)并有抗原的变异,其免疫较困难,尚无特异的预防和治疗药物。
END来源:百度百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