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腰蛇又名缠腰龙,医学术语: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体内的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所致,表现为单侧带状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常伴显著神经痛。
病因与发病机制
带状疱疹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同时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脑神经节内。某些诱因(如创伤、疲劳、病后虚弱、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产生水疱及神经痛。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或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5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颅脑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先出现红斑,红斑上出现密集小水疱。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体表中线。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预防和治疗
本病具有自限性,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
1、抗病毒治疗: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特别是50岁以上患者,有利于减轻神经痛,缩短病程。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伐昔洛韦、溴夫定等。
2、镇静止痛:口服止痛片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亚急性、慢性疼痛可选用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
3、糖皮质激素:早期口服激素对减轻炎症及疼痛,预防后遗神经痛有一定效果。
4、营养神经:可口服维生素B1或者维生素B12等。
5、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外涂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或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若疱疹已破溃,可予3%硼酸溶液或0.5%新霉素溶液湿敷。
6、物理治疗:如紫外线、频谱治疗仪、氦氖激光照射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