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骨科病房里,高增鑫副院长正带着团队进行查房,来到赵老身边时,准备出院的赵老及家人拿出了一面印有“妙手回春医术精湛”的锦旗,送给了高院长及其带领的骨科团队。
说起患者赵老,半年前外伤后出现颈部脊髓损伤导致四肢不全瘫,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近来,赵老的病非但没有继续好转,反而出现进一步加重,出现了严重的行走不稳,四肢麻木、无力,伴有踩棉花感、束带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令他及家属焦急不堪。
经过多方咨询,辗转至我院骨科高级专家高增鑫教授门诊,高增鑫教授接诊后详细询问病史,细致查体并结合患者的影像资料,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颈部脊髓损伤,四肢不全瘫,建议手术治疗。
(术前影像资料)
入院后,在麻醉科及手术室护士的默契支持配合下,高增鑫教授、程庆华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时75分钟,术中出血少、手术完成的十分顺利。
(术后影像资料)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赵先生恢复的非常好,术后第二天即下床活动,当即感胸部束带症状消失、四肢麻木明显好转、踩棉花感消失、四肢明显较术前轻松。
身体的恢复让赵先生及家人十分欣喜,赵先生一边念叨着现在医疗技术的高超,一边嘱咐家人要送一面锦旗给病区的医务人员们,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一面锦旗,十分信任,万分感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重获新生,特送锦旗表谢意!这面锦旗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带给医生、患者的是满满的正能量,显得尤为珍贵。
多年来,我院骨科团队时刻牢记“救死扶伤”的宗旨,以病人为中心,以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泛的口碑,今后将继续提升医疗技术与服务,为溧水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小课堂
据高增鑫教授介绍,脊髓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10-15%,由于颈椎退变结构压迫脊髓,病人表现为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踩棉花感,足尖不能离地,触觉障碍、束带感,双手精细动作笨拙,不能用筷进餐,写字颤抖,夹持东西无力,手持物经常掉落;后期甚至出现尿频或排尿困难等大小便功能障碍。由于下颈段椎管相对较小(脊髓颈膨大处),且活动度大,故退变亦较早、较重,脊髓受压也易发生在下颈段,CT、MRI可以显示椎管脊髓不同程度的受压。颈椎病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神经根性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脊髓或神经根明显受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虽然不甚严重但保守治疗半年无效,或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应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常用术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或后路减压术。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颈椎病呢?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长期从事案头工作的人应留意工间休息和活动,消除部分肌肉疲倦,预防弛缓解颈椎的劳损,避免颈部受凉。
2、保持正确的坐姿:是预防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常言说“坐如钟”也能够应用到颈椎病的治疗上来。身体安康者及患者不宜长期低头工作,工作期间应恰当休息,并配合做颈部运动,读书、看报时坐姿要正。
3、加强锻炼:加强颈后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4、避免颈部外伤:乘车出行系好安全带,避免紧急刹车时损伤颈椎。
5、重视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的颈椎健康,从小、从源头上预防颈椎病。
专家介绍
高增鑫
医院溧水分院副院长,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主任医师,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骨科临床博士;医院研究型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江苏省手外科学组委员。
擅长脊柱脊髓疾病及创伤的诊治,尤其是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颈椎病等常见病。先后独立开展上-下颈椎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经椎弓根截骨治疗脊椎畸形等10多项新技术,参编《骨科疑难问题解析》(主任医师/教授查房丛书);主持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课题:经皮全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南京市卫生局课题:经皮椎间孔BEL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已独立完成椎间孔镜手术多例,成功为96~岁高龄老人实施椎间孔镜手术,引发新华网、星岛日报等海内外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