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龙氏正骨(治脊疗法)手法复位精讲班(附视频)←点击查看
培训时间:9月20日—9月24日(19日签到)
培训地点:广东广州
培训李璐( 肢躯 干头 部足太阳之筋小趾上,外踝,踵,膝臀,夹脊,肩,缺盆项,舌本,枕骨,头,鼻,目上,鼻旁,完骨足少阳之筋无名趾上,外踝膝外侧,外辅骨,髀,伏兔尻,季胁,腋下,膺乳,缺盆耳后,额角,颠上,颔,鼻旁,外眦足阳明之筋中三趾,附上,膝外侧,胫,膝,外辅骨,伏免,髀髀枢,胁,脊,阴器,腹,缺盆颈,口,鼻旁,鼻上,目下,耳前足太阴之筋大趾内侧,内踝,膝内辅骨,阴股,髀阴器,腹,脐,腹里,胁,胸中,脊足厥阴之筋大趾,内踝前,胫,内辅下,阴股阴器足少阴之筋小趾下,内踝下,内辅下,阴股阴器,脊内,夹膂项,枕骨手太阳之筋小指上,腕,肘内锐骨,腋下肩胛颈,耳后完骨,耳中,耳上,颔,外眦手少阳之筋无名指,腕,肘肩颈,曲颊,舌本,耳前,外眦,角手阳明之筋次指,腕,肘外,肩肩胛,夹脊颈,颊,鼻旁,角,颌手太阴之筋手少阴之筋小指内侧,锐骨,肘内侧,腋乳里,胸中,膈,脐 2.主要作用
十二经筋的主要功能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的屈伸活动,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灵枢·经脉》说:“筋为刚”;《素问·痿论》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经筋的病候主要表现在肌肉抽动方面,如局部或全身肌肉拘急、抽搐、强直,以及弛缓、瘫痪不用等。临床常见的软组织劳损、肌肉风湿痛,以及运动神经疾病所引起的肌肉痉挛或瘫痪等,都属于经筋病范畴。由于经筋还联系耳、眼及胸膈部有关器官,因而可发生耳痛耳鸣、视力不良以及喘息、胃病等内脏症候。
经脉病候治疗多循经取穴,而经筋病候的治疗主要是“以痛为输”,即在患部或压痛处取穴。但因经筋受经脉气血的濡养,受经络的调节,故除局部取穴外,还应按经络循行远道取穴。
十五络脉分出部位的穴位称络穴。十二经脉的络脉从四肢肘膝以下本经络穴分出后,均走向与其相表里的经脉;任脉络脉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络脉从长强分出后挟膂上项,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十五络脉的穴名和分布部位如下表:
十五络脉分布部位简表
络脉穴 名分 布 部 位
手太阴络手厥阴络手少阴络列缺内关通里腕上寸半,别(分支)走手阳明;直入掌中,散入鱼际腕上二寸,别走手少阳;系于心包,络心系腕上寸半,别走手太阳;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手阳明络手少阳络手太阳络偏历外关支正腕上三寸,别入手太阳;上曲颊,偏齿,入耳腕上二寸,合手厥阴;注胸中腕上五寸,内注手少阴;上走肘,络肩足阳明络足少阳络足太阳络丰隆光明飞扬外踝上八寸,别走足太阴;络头顶、喉嗌外踝上五寸,别走足厥阴;下络足跗外踝上七寸,别走足少阴足太阴络足厥阴络足少阴络公孙蠡沟大钟本节后一寸,别走足阳明;入络肠胃内踝上五寸,别走足少阳;上睾,结于茎内踝后绕根,别走足太阳;上走心包,外贯腰脊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鸠尾长强大包下鸠尾,散于腹挟膂上顶,散头上;别走太阳,入贯膂出渊腋三寸,布胸胁2.主要作用
十二络脉从络穴分出后走向相表里的经脉,主要起沟通表里两经的作用,又有循行路线补充经脉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三络,分布于身前、身后、身侧,沟通躯干部的经气,主要起渗灌气血的作用。络脉与经别都是加强表里两经间的关系,所不同者是:经别主内,从肘膝分出后进入胸腹腔,主要加强表里两经在头面躯干及脏腑之间的联系。经别没有所属穴位,也没有所主病症,但其循行路线补充了经脉所未及,从而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络脉主外,从肘膝以下分出后走向相表里的经脉,主要沟通表里两经在四肢部的联系。络脉各有一络穴,并有所主病症,当表里两经病变时可取络穴治疗。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从四肢肘膝部分出深入体腔,分布于胸、腹和头部的重要支脉,其主要作用是沟通表里两经,加强与脏腑的联系。
1.分布概况
十二经别的分布有“离、合、出、入”的关系。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别),进入胸腹腔称“入”,于头颈部出来称“出”,与表里经脉相会称“合”。十二经别从四肢肘膝部别行分出,延伸散布,深入体腔,在胸、腹部与各经所络属脏腑相联系,然后浅出体表;出颈项部后,阳经经别仍合于原分出的正经经脉上行头部,阴经经别则随同相表里的阳经经别上行头部注入六阳经脉。手足三阴三阳组成六对,称“六合”。其分布概况如下表:
十二经别分布部位简表
经别别,入胸腹部(合)出(颈项穴)合(阳经)一合
足太阳足少阴
入分校入肛(承扶)至分校合太阳属膀胱,之肾,散心至肾,系舌本出于项(天柱)
足太阳二合足少阳足厥阴入毛际(维道),入季肋间至毛际,合少阳属胆,上肝,贯心,夹咽与别俱行出颐颔中(天容)足少阳三合足阳明足太阴至髀,入腹里(气冲)至髀,合阳明属胃,散脾,通心,循咽与别俱行,络咽,贯舌本出于口(人迎)足阳明四合手太阳手少阴入腋入腋(极泉)走心,系小肠属心,走喉咙出于面(天窗)手太阳五合手少阳手厥阴 入缺盆下腋三寸入胸中(天池)走三焦,散胸中属三焦,循喉咙出耳后(天牖)手少阳六合手阳明手太阴入柱骨入腋(中府)走大肠,属肺,循喉咙入走肺,散大肠 出缺盆(扶突)手阳明2.主要作用1)加强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十二经别深入体腔后,表里两经相并而行,经过相表里的脏腑,进一步加强了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
2)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十二经别浅出于颈项部后,均合于阳经,使原本只有手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的无穴通路上达头部的各阴经均通达于头部,从而加强了十二经脉与头面部的联系。
3)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十二经别的分布扩大了十二经脉的分布范围,因而扩大了经络腧穴的主治范围。例如,足太阳经穴承山、承筋等穴可以治疗痔疾,就是因为足太阳经别“别入于肛”;手阳明经的商阳、二间等穴可主治喉痹,即是因手阳明经别“上循喉咙”,等等。
4)加强十二经脉与心的联系:足六经中通过足三阳经别与心直接联系,因而各经病候中均出现“心”的症候,如足阳明经的“惕然而惊,心欲动”,足少阳经的“心胁痛”、“心下澹灞,足太阳经的“狂、癫疾”等。另一方面也表明“心为五脏六腑大主”有经络联系的生理基础。
奇经八脉分布和交会经脉简表
八脉分布部位交会经脉督 脉后正中线足太阳、任任 脉前正中线足阳明、督冲 脉腹第一侧线足少阴带 脉腰侧足少阳阳 蹻下肢外侧、肩、头部足太阳、足少阳、手太阳、手阳明阴 蹻下肢内侧、眼足少阴阳 维下肢外侧、肩、头顶足太阳、足少阳、手太阳、手少阳、督阴 维下肢内侧、腹第三侧线、颈足少阴、足太阳、足厥阴、任医学视频教程自学大全工作忙,没时间参加学习班的朋友,本院提供大量的解剖类、疼痛微创类、中医类等视频;让您足不出户轻松学!
联系人: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