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进行性痛经和月经异常是其最常见的两大症状,痛经发性率15%-30%,月经过多发生率40%-5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生育,不孕率可达6.9-34.3%。
子宫腺肌症的中医病理机制子宫腺肌症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向子宫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又称为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50岁的经产妇,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既往认为,子宫腺肌症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由于其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不同之处,现已将子宫腺肌症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常形影相伴,大约有27%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同时伴有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病的常见症状是渐进性痛经和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病理特征是子宫内膜浸润子宫肌层,这些浸润子宫肌层的子宫内膜同样会受到卵巢分泌的激素的周期性影响,表现为增殖和出血,血液淤积在子宫肌层,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故从中医角度来认识,子宫腺肌症的病机本质是血瘀,瘀血阻滞在内,影响气机通畅,导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表现为痛经;瘀血阻滞在内,血不归经,表现为月经过多过长。
子宫腺肌症的诊治现状痛经和月经过多是子宫腺肌症最常见的两大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并存。痛经往往表现为继发性、渐进性,疼痛的程度越来越重,病人甚至用痛不欲生来描述,给生活与工作带来巨大影响。月经过多患者往往表现月经量的明显增多,甚至时间延长,经量达到上百毫升,往往导致慢性贫血,有些患者一次月经量达到几百、上千毫升,一次行经即可导致中重度贫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恐慌。由于疾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有限,主要有药物治疗、非侵入性治疗、手术治疗。
子宫腺肌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表现为痛经者,多为寒凝血瘀或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者可用少腹逐淤汤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少腹逐瘀颗粒原方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与血府逐瘀汤等并称五大逐瘀汤,同时有"种子安胎第一方"的美誉。全方温经散寒,祛瘀强劲,止痛明显,引经直达少腹,作用准确。在中医妇科门诊治疗女性下焦相关疾病,70%汤底均是少腹逐瘀汤加减,应用广泛。经由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研制而成,纯中药制剂、道地药材,服用方便,品质优良。
少腹逐瘀颗粒临床应用:
1、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手术指征以下)、卵巢囊肿;
2、痛经、闭经,月经不调、脘腹冷痛;
3、慢性妇科炎症: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
4、不孕症(输卵管阻塞,宫寒不孕等);
5、产后及人流/药流术后。
或遵医嘱
子宫腺肌症的生殖健康管理子宫腺肌症虽然发病原因不清,但临床发现其存在一些高危因素,包括多次妊娠、分娩、生殖道梗阻、经血流出不畅、月经量多、原发性痛经、慢性子宫内膜炎、多次宫腔操作等。预防是疾病最好的治疗,预防子宫腺肌症的发生,要对大众做好健康宣教,使大众对子宫腺肌症有正确的认识,减少各种非意愿性妊娠,减少流产的次数。另外,如果出现月经量多或者原发性痛经、慢性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情况,要积极治疗。
子宫腺肌症生殖健康管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育管理,二是生活质量管理。子宫腺肌症导致不孕的概率高,妊娠后容易发生流产,因此要积极促进妊娠。如子宫较大,要积极治疗,缩小子宫,使患者尽快受孕,然后积极安胎,预防流产出现。由于痛经及月经过多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要积极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