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伏(初伏)7月12(庚子日)7月21
二伏(中伏)7月22(庚戌日)8月10
三伏(末伏)8月11(庚午日)8月20
《黄帝内经》曾提到,夏季调整饮食、养生,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痰湿体质的形成,绝非短时间,而是长时间喝冰饮、嗜吃甜点,以及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抽烟等习惯所引发体质的改变。特别是在夏天,你为炎热的天气喝上一杯冷饮可以解暑,实则会因此累积体内寒气。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酷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另一方面,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最热的天气才刚刚开始!
话说!已经入伏了!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伏天”的可怕!怎么说呢?就好比一个女人月子坐不好,会影响一辈子的身体是一样的:“伏天过不好!!!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太大!绝非危言耸听”首先!入伏后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会搞混:“伏天里我们是不是要一心防暑?”错!!!正好相反。。。要一心防寒!防寒!防寒!!!
你没听过“冬病夏治”?或者“冬病都是夏天积累的吗?”
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深奥吗?)
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痰湿体质患者因体内废物堆积,体型呈现略水肿肥胖,且常伴随湿疹、汗疱症、鼻过敏等,上述症状不只因夏季闷热多雨潮湿,也跟个人体质、饮食习惯欠佳等息息相关。
民众喜爱吃生冷食物,例如:冰品、西瓜、生鱼片等,常见年轻朋友一大罐冰饮直接灌下去,长久下来脾胃功能不振,引发肝气郁结,导致体内湿气无法正常代谢排出,皮肤容易长粉刺痘痘,甚至会出现红肿发痒的湿疹。
中医认为人体最佳的排毒时间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由于肝经、胆经于此时排毒,倘若熬夜不睡,体内毒素较难排除。毒素多的人,通常肝也不好,可以采用养肝气的中药调理,肝气疏泄、肺气肃降等五气恢复正常,人体湿气和毒气才能顺利代谢。湿在身体健康的病理上,初期几乎没有症状,经年累月的不良饮食、错误生活习惯后,最终才表现在皮肤表面或其它器官,可能是湿疹、汗疱症、鼻塞气喘,甚至心肌梗塞。湿疹不易根治,且哮喘、过敏性鼻炎和体质虚弱、夏日发烧感冒等,都属于肺经发炎的疾病。
想要彻底摆脱痰湿体质,须避开海鲜食物(包括海苔、海带、虾仁、小鱼干、干咸鱼等海鲜加工料),易影响身体代谢,引发过敏症状加剧,治疗期间切勿食用。待湿疹、过敏痊愈,再偶尔、少量的间歇性食用。
湿疹患者务必耐心回诊医治,平常多吃蔬果,尝试摄取五色蔬果,红、白、绿、黄、黑,对应人体五行,可修补损伤的细胞,打造强健体魄。日晒后,用毛巾将汗水擦干,让皮肤保持清爽,当肝肾气疏泄通畅,三伏天也不怕湿疹来袭。
三伏天喝冰饮还有哪些危害?
1、引起消化不良:由于过多的饮用冰凉的饮料,会引起胃黏膜血管的收缩,胃液的分泌会减少,而肠道受冷的刺激下会加快蠕动,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现象。
2、影响食欲:像冰棍、冰淇淋这种冰凉的食物过量的摄入会伤害到胃黏膜,导致食欲下降,胃长久受到冰冷刺激,还可能导致胃病。
3、导致感冒:吃过多的冰冷食物或者喝过量冷饮会让咽喉黏膜遇冷收缩,抵抗力从而降低,使潜伏在咽喉部附近的细菌乘虚而入,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
4、造成肥胖:雪糕的成分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糖和蛋白质,热量非常的高,g的雪糕会带来千卡的热量,相当于2两多米饭的热量。因此,雪糕自然成为喜吃雪糕者肥胖的罪魁祸首,所以爱美MM们一定要远离它!
5、经期疼痛:炎炎夏季,来点冷饮是非常痛快的选择了,但是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注意,科学研究发现,每当冰冷的饮料进入人体胃部时,女性的子宫内膜血管就会发生强烈的收缩,从而导致月经量锐减,甚至发生闭经、痛经等症状,所以女性朋友们在生理期一定不要贪。
三伏天是一年中“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三伏天
三伏天,这两个时辰的太阳竟然这么补!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朋友总感觉人特别容易犯困,脚底虚寒,双肩和手臂酸胀,背部经络气血不畅,这些,都是夏日体质湿寒的信号。三伏天,简易祛湿排寒大法,彻底改变虚寒体质,千金换不来的锦囊妙计,竟然如此简单!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黄帝内经》
“夏天天气很热,其实在阴阳学上叫做阴,所以阴气很多。那么我们人的阳气碰到夏天这个气候的阴气,容易烦躁,容易发脾气;这个时候精神容易破坏,使人有煎熬昏厥的感觉。夏天阴火,外面热得不得了,肠胃反而是寒的,所以夏天胃口不好。”
“寒气聚集在后背、大腿、膀胱经,身体脏腑能量强,就能把寒气顶出来,如果里面也是一团寒冰,挡不住,就会越来越寒。”
“夏天的湿毒主要分风湿、寒湿、暑湿、痰湿几种,体内无湿气血就自然运行,正气存内,诸邪难入侵。”
静晒太阳,湿寒全部赶跑
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却一阴寒生,用一线阳气更容易平衡体内阴气。结合大自然的力量,让自己的阳气把寒气赶出来!
道在天地间,大道至简。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也是太阳的能量聚集到最强的时候。三伏天,不要害怕日光的侵袭,每天花半个小时,晒晒太阳,就能可以善用太阳的能量祛湿排寒,调理气血,不花一分钱,效果也是一年中最好的!
每天8-9点,天地间阳气最盛时,大家可以在阳台上,或者外面找一个地方静坐,晒晒太阳,收收心,养养神。
记住:晒太阳的时候就晒太阳,别的事情不要干
晒太阳就是你养神的时候,把心从人间杂事中收回来,这个时候,抛下你的股票、工作,一切烦恼,把心从外面的花花世界收回来
收心要点:
既不外求,也不内求,守住自己的心神
太阳晒到你的头顶,让头顶微微发热
你可以正面躺着,让太阳晒晒前胸和头臂
也可以反面躺着,让太阳晒晒后背、腰部,以及腿内弯曲部分的关节
“刚开始晒半个小时左右,主要看人身体体质强弱,以及看心态,是否守得住自己的神;太阳晒过,会出现不同情况的不适(酸麻胀痛),或者特别的快乐之感;一开始晒时大汗如水,久晒丹田如火,真能静下丹田之火,就能透彻全身,各种寒气入侵时自行察觉,诸寒诸湿温热自化。——道家称为“烈火神功”!
1、8-9点的太阳最好,每日半小时起晒,热而不晕,晒而不伤。
2、大汗后可以用毛巾把汗擦掉,或者洗个热水澡。切记不要马上吹空调,否则毛孔打开时,寒气再度入侵,效果会大大减弱。
3、保持心平气和,心术不正,怀疑不决者请勿尝试。
三伏天的其它5个招术:
第一招:喝热茶喝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研究证实,饮用一杯热茶9分钟可使体温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因此,夏天喝热茶是简便易行的降暑良方。
夏季阳气浮散于外,人体内里虚寒,因此夏天应适当选择温热食物,喝热茶,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让汗孔得以充分排汗,这样才能更好地散热。同理,洗热水澡、热水泡脚也可达到促进汗腺分泌、增强代谢、加快散热的作用。
第二招:艾灸最佳的方法就是少食寒凉、以灸泻热。用艾灸的方法,选则阳穴灸之(先灸百会,再灸大椎),便达到以火泻热的效果。
在施灸的过程中,会适量或大量的出汗,这样闷热之气会随汗液得以宣泄,而且积蓄一冬的邪气也得以散发,灸完之后,再喝一些温热的薄荷叶水,顿时人就会感觉到清爽无比,闷热之气一扫而光。所以夏天艾灸,泻热清凉是养生避暑的最佳方法。
如果能在每年最热的“三伏天”施灸就会事半功倍,从而解决久治不愈的因寒凝而引起的各种淤症、痛症和有损容颜美丽的各种色斑问题,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第三招:八段锦《黄帝内经》说“动能升阳”,但是夏天运动最好不要出大汗,因此炼炼八段锦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身体修复治疗顽疾。
“八段锦”老少咸宜,术式简单,不受年龄、天气和地点的限制,非常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们,每次练习只需二十分钟哦~
第四招:“趁热”调肩颈三伏前后,心经气血旺盛,和它相表里的小肠经也会跟着气血旺盛起来。小肠经走肩膀,以擅长调理颈肩外头著称,被称为“肩脉”。所以凡是颈椎有不适、肩周有问题的朋友就要抓住这个好时机来调理了。
这时在肩颈贴三伏贴也是打通“肩脉”的一个好方法。
敲打双手小鱼际穴
把手抬起来,手心向自己,然后让双手的小鱼际相互砍。每天有空就可以砍,尤其在下午1-3点气血流注于小肠经的时候,砍够下,效果更明显。小肠经起于小指,沿着手臂的外侧后缘上绕到肩胛处,所以它能调理颈肩问题。
功效:缓解肩颈酸痛,兼具祛斑美容
同时还经过面颊,所以刺激小肠经还能减少两侧颧骨的斑点和鱼尾纹,缓解口疮、咽痛的问题。它最后至于耳屏前方的听宫穴,因此,耳聋、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也能改善。
第五招:其它方法热敷肚脐:
女性、老人及儿童,平时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在四十摄氏度左右),敷在肚子上,半小时后取下,每天坚持敷,辅助身体排汗散热,是治中暑,解暑的好方法。
热水浴:
祛湿邪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对付这些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洗热水澡。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排除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
热水泡脚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热水泡脚这个好习惯给忽略了。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伏天阳气最盛,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对于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出现四肢乏力、发困、食欲减退的人,可以在热水中加上威灵仙(祛湿)20克、苍术(通经)15克、白术(健脾)15克,效果会更好。
吃丝瓜:赛人参
伏天吃丝瓜赛人参,这是因为丝瓜里边含有人参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天热的时候,凉拌丝瓜非常适合。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丝瓜,去皮,切条。做凉拌丝瓜不用酱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许盐和香油,这样才能突出丝瓜的原味。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
开空调26℃适宜
夏天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与人们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有关。鼻塞、流涕、头痛、失眠、内分泌失调等都是所谓的空调病的典型症状。空调致病的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虽然人体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极限的。专家建议,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8℃至10℃左右。夏天虽然可能出现38℃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而且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开窗户透透气,大约半个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