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劳动我光荣滨医神外近期神经脊柱手术汇

滨州四月的春天乍暖还寒,气温起伏不定,滨医附院神经外科神经脊柱专业组则凭着一股干劲,在四月的最后一天完成两台胸椎管肿瘤手术,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献上一份薄礼。值此小长假之际,总结近期神经脊柱组的工作,不是炫耀过去,而是希冀未来,毕竟“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一.椎管内占位切除术

本月完成椎管内肿瘤3例,2例神经鞘瘤(T6和T9/10),1例脊膜瘤(T5),均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水密缝合硬膜,1例已顺利出院,2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椎管内占位是我们神经外科的拿手好戏,显微操作将手术损伤降到最低,水密缝合硬膜最大程度降低了术后脑脊液漏的可能。

二.颈前路手术(ACDF)

本月完成2例ACDF手术,一例颈椎骨折脱位,三柱损伤伴神经根症状,SLICS6分(牵张性损伤3+根性损伤1+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2);另一例为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颈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前者脱位颈椎不稳,椎管宽度尚可接受,固定融合是关键,保留了相对正常的后纵韧带,而后者减压更重要,切除了突出的间盘、增生的骨赘及钙化的后纵韧带。同样的手术,不同的理念,体现了神经外科个体化治疗的思路和风格。

三.胸椎管减压术

这是一位老年女性,因行走疼痛不适入院。影像检查提示颈椎胸椎腰椎均严重退变伴相应椎管狭窄,查体症状定位在胸9/10节段。行后路胸椎管减压术。术中见黄韧带增生骨化,与硬脊膜黏连紧密,脊髓受压变薄,搏动差。术中充分利用超声骨刀的优势,逐层磨薄,轻柔游离,避免了对受压脊髓的二次损伤,硬脊膜保护完整,脊髓减压彻底!超声骨刀是神经外科做神经脊柱手术的新利器,它是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经高频超声震荡,将手术中需要切割的骨组织彻底破坏。在使用时,超声刀刀头的温度低于38℃,周围传播距离小于微米。由于该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只对特定硬度的骨组织具有破坏作用,不仅不会破坏到血管和神经组织,还能对手术伤口处起到止血作用,进一步缩小微创手术的创口,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3D打印辅助胸、腰椎的复位内固定

第一例为青年男性,高处坠落伤,致胸椎骨折,脊髓损伤,下肢瘫。TLICS7分,AOspine分型A3F1。3D打印辅助后路胸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术中伤椎置钉,减少了悬挂效应,增加了稳定性,有利于骨折愈合。第二例为腰椎滑脱(L4/5)、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L4峡部裂,行滑脱后路复位钉棒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内固定技术是脊柱手术中运用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由于脊柱椎体解剖特点和邻近脊髓血管等重要脏器组织,导致内固定手术在一定的风险。依靠3D打印技术术前选定进钉点,指导术中操作,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

五.颈后路减压内固定(其中C2C7双侧椎弓根置钉)

患者中年男性,2月前因颈椎管狭窄在外院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后短期恢复尚可,此后逐渐出现四肢瘫。复查CT提示门轴断裂,椎板塌陷,椎管严重狭窄,颈椎后凸畸形。遂来我科就诊,行后路椎管减压+侧块关节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C2、C7双侧椎弓根置钉),减压后脊髓膨复,利用预弯的钉棒使后凸畸形纠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pkt.com/lcbx/10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