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农妇红梅体重近斤,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年她开始出现不规则的阴道流血,红梅心想这应该是快绝经了,所以就没以为然,可是这种症状竟然持续了8个月,流血量较多且持续时间长,无奈之下她只好到我院门诊妇产科就诊,医生建议立即行诊断性刮宫,但她因家中事务繁忙,只愿意买点药回家吃。
服药一段时间后,流血症状逐渐消失,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没想到1月前,她再次出现了阴道流血,这下红梅心里着急了,于是立即来我院门诊妇产科就诊,在医师的劝说下,进行了诊断性刮宫,没想到病检结果让她差点吓晕过去: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在家人的陪伴下,红梅立即入住了我院妇科22病区,科主任周美浓和主管医师孙海琦详细询问病史后,认为手术治疗是最好的方法。但是红梅过于肥胖,而且合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如果进行开腹手术,担心术后有伤口脂肪液化、预后不良及延期愈合的可能;并且此类手术时间长、风险大、并发症较多,清扫淋巴结时容易导致大出血,损伤神经,导致相应功能障碍的可能。
怎么办?经过科室团队反复讨论,并和患者家属沟通后,一致决定对她进行腹腔镜下内膜癌分期手术,这样可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几率,既可缩短住院时间,又可以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
但是对于红梅,做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同样很大,主要是因为她身形肥胖,脖子短,导致麻醉插管困难及气道压控制困难,容易产生高碳酸血症;若腹压过低,则腹腔容积小,手术视野狭窄,手术难以进行。
最终,科主任周美浓和主管医师孙海琦迎难而上,在手术室、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为红梅进行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卵巢动脉高位结扎+盆腔粘连松解术+肠粘连松解+盆腔淋巴结切除术。2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中仅出血多毫升。患者术后恢复很快,10天后好转出院。
据了解,这是我县首例腹腔镜下内膜癌分期手术。
相关链接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周美浓副主任医师介绍,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与哪些因素有关?
子宫内膜癌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基本上是一种老年妇女的肿瘤。多发群体为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常见症状是出血、阴道排液、疼痛、腹部包块等。子宫内膜癌的原因迄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体征?
极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临床症状。但很多患者同时合并肥胖、高血压和或糖尿病;长期出血患者可继发贫血;合并宫腔积脓者可有发热;晚期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下肢水肿或出现恶病质状态;晚期患者可于锁骨上、腹股沟等处触及肿大或融合的淋巴结等转移灶。
子宫内膜癌如何预防?
因子宫内膜癌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尚不能预防其发生,因此,重点应放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上。周美浓副主任医师提出了预防措施:
1、重视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和绝经过渡期月经紊乱的诊治。对绝经后出血,更年期月经紊乱应注意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对年轻妇女月经紊乱治疗无效者,亦应及时做B超检查和子宫内膜检查。重视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对已证实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者,根据患者情况宜行全子宫切除术,有生育要求者应及时给予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并监测病情变化。
2、正确掌握雌激素应用指标及方法。严格掌握激素替代治疗的适应证,并合理使用,对更年期及绝经后妇女更应慎用。对有子宫的妇女,在应用雌激素的同时宜适当应用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并严密监测。
3、改变生活习惯,节制饮食,加强锻炼,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富贵病”的发生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
咨询
妇科一:广慈楼8楼
妇科二:博爱楼9楼
文字:梁建民陕琴琴
微编:陕琴琴
审核:梁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