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者第一例(同时又子宫后屈者)
病人○田静、二十六岁、教员。
病史医师诊断为子宫内膜炎及后屈症,医治毫未见效,遂前来受灸治。七年前曾患肺尖卡他治愈。本年四月接受刮子宫的手术,但依然有白带、腰痛、又常有下腹痛。食欲大便俱正常,而身体总是日趋消瘦,目下体重七十一斤左右。有2个孩子,后一子是前年生的。
现症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初诊。体格中等、营养不良,消瘦。下腹部气海、大巨一带有压痛,腰骶部一概淤血而有压痛。
治疗
腹部——中脘、气海、大巨
腰背部——身柱、天髎、脾腧、肾腧、京门、大肠腧、次髎
手足部——左阳池、曲池、三里、太谿、三阴交
以上各穴以米粒大的艾炷各灸七壮。
经过十月二十三日诊。距初诊月一个月,经过非常好,腹痛已痊愈,白带亦几无,食欲增进,体重增加了五市斤多。停灸。数月后患风湿症又来医治。这时我问她的情况,她答称妇科方面的症状全好了。
子宫内膜炎者第二例(同时有子宫后屈者)
病人○星○、二十三岁、未婚姑娘。
病史一向健康无显著病患,十五岁时月经初来。其后总是月经不调,大体超前,有七天光景,量较多。自今夏起于月经期,时有白带,腰痛及腰寒,下腹部常腹痛,肩重头痛夜难安眠。经专家医师诊断为子宫后屈兼子宫内膜炎,医治始终不大见效,遂来受灸治。
现症一九三一年十月六日初诊。体格营养俱正常。中脘有压痛,气海与大巨的压痛次之,下腹部松软。腰部尤其志室这处现强烈的压痛。骶骨部亦有压痛。
治疗
腹部——巨阙、中脘、气海
腰背部——身柱、天髎、心腧、脾腧、肾腧、京门、小肠腧、次髎
手足部——左阳池、曲池、右少海、右阳陵泉、三里、太谿
以上各穴各灸七壮。
经过十月二十三日诊。经过良好,其后月经来时并无经痛,白带色亦较淡,量亦减少,腰痛和下腹痛已全好。发现灸痕皆在化脓,我对他讲有淤血的灸痕多化脓,于是修正灸穴。加大巨、中极,去巨阙。
十一月七日诊。经过尚佳。自称因上次灸后于后头部发湿疹,所以停灸,尚未完全好。施灸大体与前次相同,加手三里。灸手三里,目的是预防化脓。
另一次就诊其后暂停灸,至次年一月二十九日复来诊,这次非妇科方面的疾病,自称于一月初旬感冒,后来就耳鸣兼有眩晕,后头部痛,医师诊断为中耳炎。
诊出在头侧部有压痛,两耳下的翳风有强烈压痛,微有肿胀发红,为感冒后的急性中耳炎。
治疗
灸左阳池、中脘、气海、风门、身柱、心腧、左臑腧、脾腧、肾腧、京门、次髎、曲池、左郄门、右外关、三里、太谿、并特加灸翳风。
其后经过良好,中耳炎不久即愈。后来又诊疗了一次,这是妇科的症状已经痊愈。
代田文志:第一例与第二例,均为子宫内膜炎兼子宫后屈,而两例过程皆在预期以上的良好。第二例就痕化脓,继之后头部生湿疹,又引起中耳炎等病,变化是多端的。据我(代填文志)到现在的经验,灸痕化脓或并发湿疹,多由于体质关系,其原因肯那个仍未淤血之故。
奥易精医注:我们太熟悉“病名诊断”,以至于常常被它误导。比如,子宫内膜炎。这个炎,就让很多人第一联想为消炎。可是,我们从未思考过炎症的原因。另外,这2个案例,竟然都是子宫后屈的患者。臓腑在体内的位置,这个“排列、稳定”的位置,其实是现代医学解剖学中的“盲区”。为何别的女性子宫位置正常,这两个病了的,就后屈。为何艾灸可以解决后屈的子宫复位呢?用《内经》的理论,臓腑的布列,肯定是根据脊椎、肌肉、筋膜的连接。但是,臓腑之间不会碰撞,不会下坠和错位,是因为,人体内有“气”。这个气构建了一个类似“失重”的环境。那么,只需要简单的“气”和部位固定,他们就相安无事。如果气不足,那就受到重力作用而下坠。比如,小肠下坠引发疝气,大肠直肠下坠就是肛门脱落,子宫下坠也有外阴暴出。而针灸,尤其是艾灸,就是“补气”。在关键的穴位,比如“肾腧穴、气海、关元穴”等等艾灸,恢复元气,自然异常的位置就正常了。
代田文志先生通过临床确实发现了“子宫淤血”和“化脓、湿疹”的原因。但是,代田文志先生,对于“寒热并发”的状况并未了解。根据小奥的研究和实践,寒,然后会化热。热就会化脓。所以,寒热不能够偏废。治疗时要同时考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