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疾病分类
普通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经常发生在躯干,包括胸部、腹部和背部,主要引起疼痛和皮疹,没有伴随其他特殊症状,及时治疗一般没有特别的后遗症。
眼带状疱疹
头皮、前额、眼睑可发生簇集性水疱,并伴有充血、肿胀和剧烈疼痛。水疱破溃后可形成溃疡性角膜炎,瘢痕形成可能导致失明。严重者可引起全眼球炎、脑炎,甚至死亡。
耳带状疱疹
表现为鼓膜或外耳道疱疹,不同程度的伴有耳塞、耳鸣、耳痛及听力下降。也可能有头晕、眩晕和味觉消失等表现。当颜面感觉异常和麻痹,发生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一般而言,此型损害年轻者表现较轻,恢复也相对较缓慢。
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
颈项强硬、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及头痛、呕吐、惊厥或其他进行性感觉障碍,间有共济失调及其他小脑受累症状等。老年患者的上述表现常不典型,多为眩晕、呕吐、共济失调及嗜睡等意识障碍较显著。
内脏带状疱疹
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腹胀、便秘或肠鸣、腹泻等症状,膀胱的损害可致尿频及膀胱充盈痛、排空痛等症状。当侵犯腹膜、胸膜时,则可在局部发生刺激甚至积液等症状。
泛发性或全身性带状疱疹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及患有恶性肿瘤、长期应用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的患者中,易发生全身性水痘样皮疹,并伴有高热等较严重的病毒血症及受累系统、器官的功能损害。
病因
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宿主,病毒进入血液,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诱发因素
1.带状疱疹的最大危险因素是年龄,特别是超过50岁的人群,容易得带状疱疹;
2.如果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免疫力下降,HIV感染或艾滋病、恶性肿瘤、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化疗药物,这些患者就比较容易出现带状疱疹;
3.细胞免疫缺陷、机械性创伤、近期精神压力大或者过度劳累等情况也可能是发生带状疱疹的诱因或者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1.增强体质
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2.预防感染
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季节寒暖交替时,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3.增加营养
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使体格健壮。
4.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end-
作者:MoMo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