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
就病毒名字我们可简单理解为不单单是大家认为的水痘病,而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毒。也就是指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少数病人在成人后病毒再发而引起带状疱疹,故被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
病毒经呼吸道粘膜或结膜(conjunctiva)进入机体,经2次病毒血症,病毒大量复制,扩散至全身,特别是皮肤、粘膜组织。约经2周左右的潜伏期,因上皮细胞肿胀、气球样变、组织液的积累,全身皮肤出现丘疹、水疱,有的因感染发展成脓疱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比面部和四肢多。
健康儿童罕见脑炎和肺炎并发症。成人水痘症状较严重,常并发肺炎,死亡率较高。有免疫缺陷的儿童和无免疫力的新生儿感染水痘,病情凶险,可能是一种致死性感染。如孕妇患水痘除病情严重外,并可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或死亡。
水痘病后可获终身免疫。水痘传染性较高,主要空气传播。需隔离治疗,家中小孩患病需与未曾患病的人隔离,避免传染。治疗上主要对症处理,抗病毒治疗。
带状疱疹
大家所熟知的“蛇缠腰”,“蛇缠腰”顾名思义就是长在腰部的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成人、老年人或有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患者常见的一种疾病,由潜伏病毒被激活所致。曾患过水痘的病人,少量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外伤、发热等因素能激活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活化的病毒经感觉神经纤维轴突下行至所支配的皮肤区,增殖后引起带状疱疹。初期局部皮肤有异常感,搔痒、疼痛,进而出现红疹、疱疹,串连成带状,以躯干和面额部为多见,呈单侧分布,病程约3周左右,少数可达数月之久。
临床上尚可见到某些特殊部位或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
1、眼带状疱疹:眼带状疱疹多为散发,以9-11月分发病多见。临床所见眼带状疱疹伴有同侧三叉神经第一支受累,可见眼瞳红肿、结膜充血、水疱及痂皮,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后因疤痕形成失明。严重者可发生全眼球炎、脑炎、甚至死亡。
2、耳带状疱疹:又称Ramsay-Hunt综合征,是由于VZV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临床特点为耳部急剧疼痛和同侧面瘫,间伴重听、眩晕等。可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胀进而腮腺炎。
3、带状疱疹性脑膜炎:系病毒直接从脊髓神经前、后跟向上逆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大多见于颅神经、颈或上胸脊髓神经节段受侵的患者。表现有头痛、呕吐、惊厥或其他进行性感觉障碍,尚可有共济失调及其他小脑症状等。
4、内脏带状疱疹:病毒由脊髓后跟侵及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胃肠道或泌尿道症状,当侵犯胸膜、腹膜时,则发生刺激症状甚至或出现积液。
▼▼▼▼▼▼▼▼▼
治疗
主要以抗病毒营养神经为主。发病前1周内为最佳治疗时期,能及时就诊,正规用药,大多能很快痊愈,当然部分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及时用药,仍有可能遗留较明显的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明显痛苦。带状疱疹绝大部分累积单侧,呈带状,出现神经痛及皮肤损害,不会影响生命。只有极少数免疫低下、年老体弱或肿瘤患者才会泛发,此类患者可能并发肺、脑等系统损害,才会危及生命。
抗病毒: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营养神经:腺苷钴安、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b1,以及硫辛酸、依帕司他等等
糖皮质激素:也可适当应用。虽没有指南明确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指针,但部分人应用于急性、特殊型带状疱疹,有效控制炎症、渗出及减轻疼痛。也有部分人认为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病毒的播散而加重病情。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争议,可因人而异(患者需要和同意情况下)的运用。
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霜、喷昔洛韦霜等均可使用,具体得根据皮疹的损失情况而定。
物理治疗(红蓝光治疗)抑制炎症缓解疼痛。
后遗神经痛患者可配合中药、针灸、光疗等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