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校友基金会服务平台
亲爱的彬州校友们:
当您感觉疲惫时,这里是您温馨休憩的家园;
当您取得进步时,我们一起起立为您鼓掌喝彩;
当您偶尔跌倒时,我们一起守望相助,重整旗鼓再上路。
我们就是那根最坚韧的风筝线,
一头是培养我们的故乡和母校,
另一头是远在四处拼博的游子校友们,
无论您走多远,无论您在哪里,我们永远为您守候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无论你走得多么远,你的心总和我连在一起;
无论黄昏的时候,树影有多么长,它总是和树根连在一起。
从山里娃到神经外科专家
美国加州大学(UCSF)访问学者
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后
邹西峰
邹西峰,医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UCSF)访问学者,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后。
邹西峰年生于彬县永乐镇高辉村,小时候和村里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一样的爬过树,掏过麻雀窝,一样的挖过草药,拾过猪草,一样的在沟里抬过水,在地里参加过种地等生产劳动。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同伴们叫他“神娃”。
上了初中后,他对物理化学非常感兴趣。根据学过的物理原理,利用日光灯启辉器自制过霓虹灯和台灯。高中还参加过化学老师孟立中组织的课外化学实验小组,和同学们一起自制过烟花。
高中毕业后,邹西峰应届考入华北煤炭医学院,这是高辉村自解放后第一个大学生,村里此前多届考生前赴后继,传说离大学门最近的只差了零点五分也没能如愿。所以,村里乡亲说,“大学门上有把锁,西峰娃才把这钥匙给找着了!”他上的是临床医学系,年便开始了他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的大学生涯。
大学期间,他对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解剖非常感兴趣,学习中经常借阅课外相关书籍研读神经解剖课中的问题。大学后半期又学习了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等临床课程,他对其中神经外科学很感兴趣,是因为他的脑海中一直有个困惑,这个困惑是小时候听村里的长辈讲的一个故事,说人的脑袋里有很多电线,指挥着人的一切动作,病人生病就是因为某根电线坏了,医师就打开人的脑袋,修好电线,病人就好了。他听后就想,为什么医生可以打开人的脑袋治病?是怎么打开的?人的大脑里是否有很多根电线?医师如何修理人脑中的电线?通过系统学习神经解剖学、神经内科学和神经外科学等课程,他解开了萦绕在自己脑海中多年的困惑,原来长辈俗话所说的电线就是颅神经!神经外科医生先是用手术刀切开头皮,用线锯锯开颅骨骨瓣,用剪刀剪开硬脑膜,然后切除颅内的肿瘤或出血,然后再用丝线缝上硬脑膜,用金属片固定颅骨骨瓣,用丝线分层缝合好头皮。
大学毕业后留校在华医院工作,邹西峰本打算做神经外科工作,却因为工作需要被分配在影像科室工作。但他没灰心和气馁,而是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学习起影像诊断学,并把学习工作重点放在神经影像上,经常借阅国内外影像学书籍学习并很快被科室领导批准独立诊断报告。
年邹西峰报考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因种种原因未能上成。
年他报考华北煤炭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流行病学硕士研究生,师从袁聚祥教授、程爱国教授和韩向午教授学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邹西峰深入到全国五个统配矿务局的26家煤矿,对例截瘫病人康复期疗养方式、开发症、成本和疗效等进行了调查,运用卫生经济学方法比较了集中式和分散式疗养的效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篇,提出分散式疗养是节约、高效的疗养方式的观点,后被全国大部分煤矿采用。在华北煤炭医学院《研究生教育特刊》“人才培养”中记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生邹西峰,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研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截瘫病人的管理办法”,其研医院普遍采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达亿元之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邹西峰调入华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年,邹西峰医院神经外科进修一年,师从章翔教授、费舟教授、张剑宁教授和顾建文教授等学习神经外科临床的立体定向技术和胶质瘤的定位切除技术。进修期间得到章翔教授和程爱国教授的推荐,年5月获得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Congressofneurologicalsurgeons,CNS)GeorgeAblin国际奖学金。
年9月他考取第一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师从李铁林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徐群渊教授,从事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神经分化研究。次年他又在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CNS)GeorgeAblin国际奖学金的资助下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疗中心神经外科做访问学者,师从MitchelBeraer教授学习大脑运动区和语言区定位辅助切除胶质瘤技术,避免胶质瘤手术后肢体瘫痪和失语。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四篇,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神经分化的研家在方法学上建立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和Y染色体标记方法: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损伤脑组织中的分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期间还负责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7月获得第一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学博士学位并回华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年5月,邹西峰得到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机会,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师从徐群渊教授继续从事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正常脑组织中迁移和分化的研究,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正常脑组织中迁移和分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年出站后回华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他把学到的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运用到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曾经追踪一名6岁儿童的脊髓栓系综合症15年,对患儿采取观察和定期肌肉点图检测的方法,使患儿免于手术而且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早在年就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报道脑室外室管膜瘤一例。这都得益于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年,邹西峰在华医院神经外科服务医院神经外科从事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工作。主要从事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和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工作、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工作以及临床医学5年制、8年制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
邹西峰能熟练运用神经外科显微镜、立体定向、神经导航、神经内窥镜、大脑皮层电刺激术等现代微创技术。对颅脑脊髓肿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积水和脊柱脊髓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微创手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尤其擅长大脑运动区和语言区定位辅助切除胶质瘤,避免胶质瘤病人手术后肢体瘫痪和失语以及胶质瘤手术后化疗和放疗,治疗效果较好。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来,邹西峰积累了丰富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经验。他基础理论扎实,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8篇,SCI收录论文2篇,参编出版专著5部。
邹西峰的座右铭是“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在成为一名合格的神经外科专家的道路上还在继续努力着。为发现更多的医学客观规律,为更多病人解除病痛。
年从事临床工作以来,邹西峰在全国各大医学报刊杂志发表数十篇论文,著名的有:《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MR诊断-横断3DFTGRASS影象的诊断价值》(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脑外室管膜胶质瘤一例》(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失能调整生命年在煤矿职业性疾病负担分析中的应用》(中国公共卫生,);《煤矿外伤性截瘫的流行病学及截瘫患者管理现状调》(中国脊髓脊柱杂志,);《外伤性截瘫患者康复期保健管理的成本效果分析》(医院管理杂志,);《胶质细胞瘤术中功能组织定位技》(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应用逆转录病毒pLXSN-GFP在脑组织追踪骨髓源干细胞的可行性》(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大鼠骨髓源干细胞在损伤脑组织中的分化趋势》(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小鼠Y染色体RNA探针的标记和应用》(解剖学报,);《骨髓源干细胞向损伤脑组织迁移的可能性》(解剖学报,);《骨髓源干细胞在脑组织的迁移和分化英》(neurosciencebulletin,);《骨髓干细胞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脑损伤后胶质界膜的形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脊髓电刺激术研究进展》(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神经内镜辅助治疗硬脊膜夹层蛛网膜囊肿一例及文献复》(中华神经医学杂志,);《西学东渐-新译“Glasg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