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显微镜辅助ACDF治疗混合型颈椎

戳一下,了解更多大赛详情!医院脊柱二科混合型颈椎病(Mixed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是指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引起了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

混合型颈椎病,考虑到采取前路ACDF或者其他前后路术式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据具体病例详细分析,充分比较前后路及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制定个体化解决方案。术中使用磨钻将后缘骨赘进行打磨后再进行处理,充分减压后利用零切迹自稳前路融合器,能够有效减少医源性因素导致的邻近节段退变,麻醉及护理团队合作,贯彻微创精准外科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后JOA评分及临床随访结果满意。经典术式的创新应用,做更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的ACDF手术。

患者资料

患者男性,49岁,左上肢疼痛酸胀+感觉异常3个月。病史:3个月前自觉左上肢桡侧麻木,经针灸理疗等保守治疗后缓解但反复发作。2月前进展为上肢疼痛酸胀,疼痛在休息时感觉明显,左侧较严重,劳累后症状加重。近一周来睡眠食欲明显变差,患者自己尝试使用局部药膏敷贴,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外用肌肉松弛剂等手段均无改善,遂至我院就诊。查体:颈椎ROM:前屈20°,后伸10°,左屈20°,右屈25°,左右旋转25°;颈椎后伸试验阳性(左下肢麻木加重);左上臂桡侧皮肤浅感觉减退;左手握力4级;左侧指长屈肌、小指外展肌肌力4级;双侧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左侧霍夫曼征阳性,右侧可疑阳性;左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胸腹部及双下肢感觉未见减退;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双侧踝阵挛、髌阵挛阴性,双侧Babinski征阴性;VAS:7分JOA:13分。影像学检查:

X光检查提示患者存在颈椎后凸,且椎间隙变窄伴有骨赘形成Pavlov比值:C4:0.84;C5:0.97;C6:0.96

Cobb角测量:C4/5:9.2°(2.5﹢6.7);C5/6;1.2°(6.0-4.8);C6/7:9.0°(8.5+0.5)

CT影像提示K-line(+),患者存在后凸畸形,C5/6椎间隙变窄后缘骨赘形成,项韧带钙化

MRI影像提示:患者存在颈椎退变,C4-6节段椎体后缘见条索状低信号,间盘突出,C5-7水平黄韧带肥厚,C5/6椎间隙左侧神经根口可见压迫源,脊髓呈高信号改变。

临床诊断

最终诊断:混合型颈椎病

鉴别诊断:颈肩部肌筋膜炎:

尽管部分患者X线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偶可见项韧带钙化或肩背肌筋膜增厚,颈椎生理弧度轻度变直等变化。颈椎病与该病主要鉴别点在于X线平片有骨质增生。

肩周围炎:

肩周炎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多可诊断。多数肩周炎患者多存在原发病。根据不同的伴发症可予以鉴别诊断。

肌肉萎缩型侧索硬化症:

在同一区域,同时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体征,鉴别诊断ALS与颈椎病的要点。

脊髓空洞症:

与颈椎病患者的区别在于脊髓空洞症患者会出现感觉分离现象,另外根性疼痛在做神经牵拉动作时会加重,不同于脊髓空洞症的自发性疼痛。影像学上,颈椎病表现为脊髓受压,空洞症可发现明显的空洞。

手术指征:1.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严格正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影响睡眠饮食日常生活。2.体征明确,肌力感觉改变,患侧Hoffmann征阳性。

3.症状、体征、影像学相符,诊断明确,患者及家属手术治疗意愿强烈。

手术方式:显微镜辅助下ACDF

手术目的:解除脊髓压迫,稳定减压节段

手术过程:

术中定位与切口使用高速磨钻处理椎间隙后方使用椎板钳咬除骨赘,切开后纵韧带使用零切记融合器进行植骨融合皮内缝合术后管理方案:

手术当日:一级护理,心电监护,氧气吸入。观察切口情况、引流管、尿管及四肢活动。

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和引流管。佩戴颈托下床活动。

术后第3天:复查颈椎正侧位DR片。

术后第5天:检查切口无异常,无手术并发症,进行出院宣教后出院。

术后患者情况

康复计划:

1.早期术后疼痛可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缓解。

2.术后1月内活动时需佩戴颈托,避免摔倒。

3.进行双上肢肌力和精细动作训练。

4.定期门诊复查(3月,6月,1年),不适随诊。

5.注意规律进行颈项部及上肢功能锻炼,避免保持长期屈颈低头姿势。

术后随访:术前,VAS:7分,OA:13分术后1年,VAS:0分,JOA:16分

病例总结

1.脊髓型颈椎病早发现早治疗,手术效果良好。

2.显微镜下精准操作,磨钻助力如虎添翼,围手术期从诊断到治疗始终贯彻微创理念。

3.麻醉护理团队合作,良好的围手术期镇痛及心理疏导,加速外科康复。

4.定期随访不适随诊,健康宣教防大于治。

专家点评

病例资料完整,病例整理认真,总结到位!借助显微镜处理颈椎,是近几年的进展,在国内也是创新,值得肯定!缺点:诊断OPLL不准确,目前三维CT的表现不符合OPLL任一类型,并且两节段前路椎间隙手术也不支持OPLL的治疗。

尽管强调了eras,但文中并没有体现。在术中的定位,选择的定位针过粗,如果定位错误,会损伤正常椎间盘;术中注意事项提及的“双极使用的问题”,值得商榷,用双极止血硬膜未尝不可。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欢迎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

orth

orthonline.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pkt.com/jcff/1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