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影像ldquo神经鞘瘤r

神经鞘瘤(nervesheathtumor)

男,16岁,间断腰、背部疼痛个月,双下肢无力11天。

图1神经鞘瘤MRI检查

图1A,矢状面T1WI示约T9椎体水平髓外硬膜下可见类圆形等信号病灶,边界清楚,相应水平脊髓受压向后方移位。图1B,矢状面TWI病灶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受压处脊髓内见片状高信号。图1C,横轴面TWI可见脊髓明显受压变扁,病灶内信号不均匀。图1D、E、F,增强扫描后,病灶呈明显强化,中央见条状低信号区。

本病例诊断为T9~10水平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①境界清楚的脊神经根处肿块,70%~75%为髓外硬膜内,15%为硬膜外,15%为跨硬膜内外.肿瘤从椎管内穿过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此时可呈现特征性的“哑铃状”;②肿瘤在T1WI多数呈低信号,少数呈高信号,在TWI多数呈高信号,常可见中心囊变,偶尔可见出血信号,中心囊变时可呈“靶征”,即周围高信号环围绕中心的低信号囊变区;③对比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可出现不均匀强化。

本病需要与脊膜瘤、黏液乳突状室管膜瘤、神经根/鞘融合及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鉴别。

1.脊膜瘤

(1)常见于胸髓,其次为颈髓。

()等T1等T信号,信号均匀,部分病例还可见到“硬膜尾征”。

.黏液乳突状室管膜瘤位于圆锥及终丝水平,一般较大,信号混杂,血供更丰富。

3.神经根/鞘融合

(1)脑脊液信号,无强化。

()受累层面上下的侧隐窝/神经孔小于正常。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一般呈低信号,无强化。

CT与MRI均能显示神经鞘瘤的形态及强化特征,CT还能显示少见的钙化和出血。DSA则能显示多样的血供形式。首选MRI增强扫描加脂肪抑制序列。

起病症状多为疼痛,进展缓慢。神经鞘瘤大体表现为有完整包膜的、浅黄色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可以有囊变,出血,坏死少见。镜下可见包膜分三层:纤维层、神经组织和移行组织。可见Schwannoma细胞及成纤维细胞,Schwannoma分两种类型:致密细胞型和疏松型。

神经鞘瘤容易囊变坏死,边界清楚,MRI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成像方法,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pkt.com/jcff/10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