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恶露变化分三个阶段恶露的排出,一共要经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恶露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一般是在产后的5-9天,由于恶露内血液成分较多,故呈红色,称为血性恶露;第二阶段一般为产后10-16天,由于此期间恶露中所含血液量较少,主要成分为坏死蜕膜组织和粘液,还有大量的细菌及白细胞,故呈粉红色,称为浆液性恶露;第三阶段一般为产后2-3周,恶露内含有大量细菌、白细胞、表皮细胞及部分蜕膜组织,呈白色,称为白色恶露。产后恶露排出所需时间一般是在3个星期左右,适当服用益母草制剂,有协助子宫收缩、促进子宫恢复、减少恶露排出量、缩短恶露排出时间的作用。2、恶露不尽,需警惕新妈咪作为当事人,可以通过每天恶露的排出量、色泽和气味的变化,及时掌握自身子宫的恢复情况。
产妇恶露不尽,医学上是指产后6周恶露未净或伴有不规律子宫出血。如有恶露不尽的情况,请及时咨询医生。
3、如何辨别恶露异常?正常情况下,产后恶露都会遵循三个阶段,一个月左右基本停止,出血量一般从多到少,伴随有血腥味,却不臭。那么,新妈咪要如何来辨别自己的恶露是否异常呢?(1)警惕2种情况下出血量增多。刚刚分娩后,如果出血量增多,可能是子宫收缩不良、产道裂伤、胎盘残留及有凝血功能异常造成,这种情况属于“产后出血”而不是恶露那么简单。医院,现场也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及时处理而化险为夷。另一种情况则是在分娩后2-3周出血量突然增多,甚至发生大出血,这就有可能是胎盘附着部位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或蜕膜残留、子宫切口感染。
(2)警惕恶露量时多时少。异常恶露一般表现为色紫黯如败酱色或洗肉色,有恶臭气味,同时可伴有发热、腹痛、子宫压痛,持续时间过长,反反复复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甚至宫颈癌等。如果仅仅是恶露时间延长,超过正常时间,量少,不伴有量的增多和色的改变,也无气味,也属于异常。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子宫复旧不良、产妇体质差气虚、内分泌失调。产后帮助子宫修复的妙招1及时排尿由于在分娩过程中,产妇膀胱受压迫、伤口疼痛、会感觉委屈、怕伤口裂开等,让产妇感受到来自身体和心理上双重的影响,进而造成尿失禁、尿潴留等情况,此时,产妇要调节心情、保持乐观的心态,利用听流水声等方法,尽早排尿。2产褥期别“赖床”老人都讲究分娩后要卧床,怕受凉。不过,产后6~8小时,妈妈在疲劳消除后最好别“赖床”,第二天尽量下床活动,3-7天开始,要适当活动。这样有利于生理机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的排出。3哺乳刺激宝宝出生半小时后,尽早建立妈妈和宝宝的母乳喂养关系,这对妈妈和宝宝的身心都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刺激乳头能帮助子宫收缩。没有喂奶的妈妈,可以采取按摩乳房或是热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头。4别当脏妈妈分娩后沐浴,对妈妈来说有益无害。产妇产后10天-2周左右,汗不多了、行动方便了、食欲也开始变好了,就可以洗澡了。切记洗澡一定要用冲洗、淋浴等办法,不要坐浴、盆浴,避免宫内感染、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减少引发“产褥热”的几率。沐浴完毕后,伤口应该重新换药,切勿用湿毛巾在伤口上来回擦。5按摩在产后初期经常按摩子宫底,让子宫肌肉受刺激收缩,也是刺激恢复的方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