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炎症,是由于细菌沿阴道宫颈上行或沿输卵管下行,以及经淋巴系统到达子宫内膜,所引起的妇科炎症,多数是从阴道宫颈上行的感染引起的。按照病程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种。
二、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患子宫内膜炎时可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稀薄、淡黄色,有事呈血性。急性期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重症者出现化脓、发热或有恶臭,有时子宫略大、子宫有触痛。
慢性者表现也基本相同,有的女性会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下腹痛及腰骶腹胀。子宫内膜炎可进一步发展为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及盆腔炎。性生活会使症状加剧,白带增多,腰骶部痛,腹胀加重。患子宫内膜炎的女性,性生活次数不宜过多,因为房事后盆腔充血会促使症状加重。
三、子宫内膜炎的感染途径及发病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呈酸性环境,宫颈有黏液栓,这是人体的生理屏障,可以抵御细菌的侵入。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经期、分娩、流产及各种宫腔操作时,宫颈黏液栓脱落,这种屏障作用消失,易引起细菌的侵入造成子宫内膜炎。另外不注意个人卫生,经期性交及与患有性病的异性性交也易发生此病,老年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下降、阴道内酸度下降及宫颈黏液栓减少,也容易出现老年性阴道炎并进一步发展为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归纳起来有一下七点:
1.子宫内膜虽有周期性剥脱,但其基底层并不随之剥脱,一旦基底层有慢性炎症即可长期感染内膜的功能层,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
2.长期存在的输卵管炎、卵巢炎或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导致的慢性子宫内膜炎。
3.避孕环可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
4.分娩或流产后有少量胎盘残留或胎盘附着面的愈合不好,常是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原因。
5.子宫黏膜下肌瘤,可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
6.无明显诱因的慢性子宫内膜炎也可以存在,病原体多来自阴道和宫颈。
7.经期同房容易导致致病菌进入子宫引发子宫内膜炎。
四、子宫内膜炎的危害
患子宫内膜炎时,不但造成腹部疼痛,白带异常,对月经也有影响。有时月经虽规则,但经血会增多,经期会延长,未产妇还会出现痛经。当子宫内膜有炎性渗出物、间质内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时,不利于精子的上行及孕卵的植入和发育而造成不孕。
子宫内膜炎可引起不孕不育的原因主要是:
1.精子进入子宫腔后,病菌病毒、白细胞吞噬等炎症因素造成精子死亡或活动力降低,使精子进入输卵管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影响生育。
2.受精卵不易在炎性子宫内膜着床,或因抗子宫内膜抗体致着床障碍,造成不孕。
3.受精卵着床不稳固,极易流产,从而造成不易受孕。
五、子宫内膜炎的预防保健
子宫内膜炎是由于病菌侵入子宫内膜而引起的炎症,多由产褥期感染、流产、宫颈内手术等引起,所以在预防子宫内膜炎时应多从以下方面着手。
1.注意月经期卫生:使用卫生用品要合格,严禁经期性行为以防止病菌乘机侵入,经期避免盆浴,尽量不在经期做妇科检查。
2.不可私自堕胎:有的妇女怀孕后,为了不让外人知道,就随便找“医生”或自己家人进行私自堕胎,这是非常危险的,往往可能出现不但引产不成,反而轻者感染,重者脏器损伤,并可导致败血症、破伤风,甚至死亡。
3.加强孕期保健:在妊娠期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怀孕中的各种并发症,以便于及时治疗。妊娠期内要加强营养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孕期卫生,经常洗澡更衣。妊娠8个月后因为子宫口渐渐松弛,所以尽量不要洗盆浴,更不要过性生活,以免引起感染。
4.推广新法接生:接生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肛诊和阴道检查,处理好产程,不使产程过长,保证孕妇休息和营养。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如有残留组织应及时清除,以减少产后出血。股膜早破者及时应用抗生素。
5.注意产褥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洗澡及更换内衣,在此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和盆浴至少一个月。女性在分娩之后,子宫内膜有创面,子宫颈口也比平时稍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过早同房,很容易将细菌带进妻子的生殖器官,引起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不少人因此招致子宫内膜破坏或输卵管闭塞而造成终生不孕症,甚至因急性期,细菌从创面侵入,随血流扩散成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因此,作为丈夫在此期间应克制自己,待妻子恶露完全干净两个月后,子宫内膜及其功能完全恢复后方可同房。除了性生活次数要控制在生理要求的低水平之外,每次房事前,男士一定要使用专用的男士洗液,将外生殖器清洁干净,同房的准备时间要延长,动作要轻柔,切莫粗鲁,必要时还需使用阴道护理液。
6.其他:老年妇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小量雌激素,以增加子宫内膜抵抗力。另外,妻子绝经后,阴道的天然防御能力减弱,易感染,所以性生活时,丈夫要特别注意性器官的清洁卫生。有急性子宫内膜炎的患者,应及时彻底治疗,以免迁延不愈,转为慢性。平时应保持心情舒畅,注意营养,劳逸结合,增加自身的抵抗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ZSLZSL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