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不包括子宫肌层),简称内异症。本病好发于25-45岁的妇女。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宫腔手术的增多,本病已成为妇科常见病。
异位内膜组织在形态学上完全良性,但却可像恶性肿瘤一样增生,浸润,扩散,甚至经血管播散和远处转移,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
异位内膜常见的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其中以卵巢最多见,其次是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等处。其他如宫颈,阴道,外阴亦可有波及。
根据本症的临床特征,属于中医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癥瘕等病范畴。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少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1、痛经约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60%-70%,初潮时往往无症状,在初潮后数年或盆腔手术后术数年痛经逐年加剧。疼痛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常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经期的第1天最剧,以后逐渐减轻,至经净后消失。
2、月经失调15%-30%的患者有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少数出现经前点滴出血。
3、不孕盆腔粘连,子宫位置改变,输卵管闭锁,影响卵子的排出,摄取以及免疫等原因可导致不孕,据资料报道内异症不孕率高达40%。
4、性交痛当异位内膜累及直肠子宫陷凹及宫骶韧带时,可产生性交疼痛,且月经来潮前更为明显。
5、直肠刺激征位于直肠子宫陷凹或宫骶韧带处的病灶,每于经前期,经期有里急后重感,或便意感,坠胀感,伴有腰部酸痛,经期过后症状完全消失。
6、其他特殊症状肠道内异症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膀胱内异症在经期出现,尿频,尿痛,血尿等。
辩证论治:
①寒凝血瘀证(气滞)
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拒按,进行性加重,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暗有快,块下痛减。舌淡有紫斑,苔薄白,脉弦紧。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小茴香,炮姜,延胡索,五灵脂,没药,川芎,当归,生蒲黄,桂枝,赤芍,青皮,枳壳,乌药
②热灼血瘀证
经前经期发热,腹痛拒按,月经量多,经色暗红,质稠有块,周期提前,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红有瘀点,苔黄,脉弦数。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牡丹皮,黄连,生地黄,丹参,败酱草,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延胡索,莪术,香附
预防:防止经血逆流,经期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如有宫颈狭窄,宫颈管黏连,子宫极度后屈,应及时治疗,以免经血流出不畅而致逆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