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子宫内膜炎是母猪最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母猪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侵入或消毒不严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目前几乎所有的规模猪场都存在本病,由于本病致病病原的种类繁多,加上抗生素和化学药的滥用,导致病原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使本病呈现出多发且难以治愈的现象。本病的发病率高达20-50%,多发于发情(或配种)后14~20d、分娩前2~3周的妊娠母猪和分娩5d后的哺乳母猪,近来也有不少未配种的后备母猪也能发生此病。通常患病母猪繁殖能力下降,产仔间隔延长,同时伴有产后不吃、奶水不足等症状,导致仔猪生长速度慢,甚至腹泻;另外还会引起母猪发情不正常,或者发情虽正常,但受孕困难,屡配不孕,流产而淘汰等,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盈利能力。
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饲养管理不当、消毒不严、死胎或胎衣不下等,其中细菌感染被认为是本病最为常见和最为重要因素。根据研究发现,引起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有很多种(表1),其中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是感染比例相对较高的四种病原菌。此外,在感染的母猪中,又以单一病原菌感染多余混合感染(表2)。
表1母猪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病原菌
检出率(%)
大肠杆菌
64.6%
链球菌
35.4%
葡萄球菌
25.0%
沙门氏菌
10.4%
绿脓杆菌
8.3%
化脓棒状杆菌
4.2%
克雷伯氏菌
2.1%
表2母猪子宫内膜炎病原菌感染情况
感染类型
病原菌
感染比例(%)
单一感染
大肠杆菌
30.8%
链球菌
11.5%
葡萄球菌
15.4%
沙门氏菌
1.9%
绿脓杆菌
1.9%
合计
61.5%
混合感染
大肠杆菌、链球菌
11.5%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7.7%
链球菌、葡萄球菌
7.7%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5.8%
大肠杆菌、化脓棒状杆菌
1.9%
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
1.9%
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
1.9%
合计
38.5%
敏感药物由于本病致病病原的种类繁多,但很多规模化猪场在母猪产后保健消炎或者治疗子宫内膜炎时,大剂量多品种的抗生素滥用,导致病原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使本病发病率逐年提高且难以治愈。所以在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时一定要弄清楚是哪种或哪几种病原菌感染,这几种病原菌的敏感药物有哪些,耐药的药物有哪些,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用药。表3列出了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敏感性药物。
表3常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
药物
菌株
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链球菌
左氧氟沙星
敏感
敏感
敏感
敏感
头孢噻呋
敏感
敏感
敏感
敏感
链霉素
中敏
中敏
中敏
中敏
青霉素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苯唑青霉素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土霉素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米诺环素
敏感
敏感
敏感
敏感
复方新诺明
敏感
敏感
敏感
敏感
阿米卡星
耐药
中敏
敏感
耐药
头孢噻肟钠
耐药
敏感
敏感
耐药
头孢哌酮
敏感
敏感
敏感
敏感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对母猪子宫内膜炎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全方位措施,可大大降低其发病率。猪场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对母猪进行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乙脑病毒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在用药物的同时,平时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注意栏舍环境卫生,注意通风,防止潮湿,避免积粪积尿,病菌可经产道进入而引起母猪子宫内膜炎。另外,虽然母猪子宫内膜炎病原微生物比较复杂,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分离到的细菌种类和比例也有差异,但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是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因此在母猪产后或治疗子宫内膜炎时要选对药物进行适时保健和消炎。以上均能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起到很大的作用。
(资料来源:李想PSY应用研究院)
猜你喜欢减少母猪“二胎综合征”,不妨试试这些!
怀孕母猪如何用药,你知道吗?
母猪在哺乳期要吃多少,你真的懂它吗?
防止母猪化胎的五方法,堪称一绝!
"爱母猪长沙伟嘉“订阅号,扫一扫哪里看白癜风最专业北京哪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