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心脏支架的一下事情。
我们日常口中所说的心脏支架,其实就是指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对于很多心脏置入支架的患者,心里都比较疑虑?心脏支架置入后,支架需要定期更换吗?支架会脱落、移位吗?那支架还会发生堵塞吗?
首先可以明确回答的是,心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是无法取出来的,根本就不存在定期更换,故它是终身的。
冠状动脉支架就相当于修建房子,在打混泥土时捆绑着的钢筋网,主要作用是给予血管在严重狭窄处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使原本狭窄的血管可以保持正常血管的管径大小,使血流变得通畅。
其次,支架会脱落、移位吗?
当然不会脱落、移位了。因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位置,都是血管严重狭窄的位置,相当于支架是卡在狭窄的位置上的,所以支架很难脱落或者移位;再者,血流是从血管近端往到远端的流淌,而且远端的血管管径本就比近端血管细,按照血流方向,支架不会往回移动,而远端血管细,支架也更不会往前移动;最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架内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内膜增生,此时,支架和血管壁就结合地更加严密,可以说支架和血管融合在一起了,更不会脱落了。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支架会发生堵塞吗?
答案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是可以发生堵塞的,临床上,称之为支架内再狭窄。
我们先来看两幅图。
00:10年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现在复查的造影图,可以看见,十年的心脏支架,支架内未见明显狭窄,其血管依然通常。
00:07年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现在复查的造影图,可以看见,支架远端完全闭塞。为什么都是十年的心脏支架,一个血流通畅,而另一个血管却完全闭塞呢?
那么,今天我着重讲解的就是,冠状动脉支架内为什么会发生狭窄,甚至闭塞?
冠脉再狭窄是PCI(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治疗后,冠脉造影显示靶血管内径再次狭窄达到或超过50%,伴或不伴临床症状、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冠脉血运重建等)。冠状动脉PCI术后再狭窄大多数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1个月内较少发生,1-3个月发生率为35%~45%,是再狭窄高峰期,3~6个月为平台期。
为什么会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目前临床暂没有明确的答案,考虑有以下机制可能:
(1)弹性回缩:冠脉内外弹力膜富含弹力纤维,球囊扩张后常发生弹性回缩。偏心病变、球囊过度扩张等情况下更易发生。
(2)血管重构:血管重构对于管腔的晚期丢失有重要作用。球囊成形术后75%的管腔横截面积的下降与血管的负性重构相关。
(3)内膜增生:是支架置人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机制。支架在预防了弹性回缩后,却因其本身可朝激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发生再狭窄,支架内再陕窄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支架置人局部的血管内膜组织过度增生所致
(4).炎症反应:新近许多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在血管损伤早期新生内膜生长、血管弹性回缩中起重要作用,对人体以及其他生物体来讲,支架置入作为异物必然会引起炎症反应。这就有点像器官移植后所产生的排异反应。
临床上,有哪些因素可以增加支架内狭窄风险?
临床因素:糖尿病、高龄、吸烟、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等。
病变因素:弥漫病变、长支架、小血管、慢性闭塞、再狭窄病变。
支架因素:支架设计、支架的材料、支架金属丝厚度。
操作因素:残余狭窄明显、残余管腔横截面积较大、支架膨胀不全。
不按时、按规定服用药物。
最后的问题,支架内再狭窄,该如何治疗?
1,球囊成形术,包括普通单纯球囊成形术,切割球囊成形术,以及药物球囊扩张术。
2.班块去除术,(1)定向冠脉旋切术,斑块旋磨术;(2)准分子激光冠脉血管成形术,此力法疗效不理想,围卫术期心梗发生率高,再狭窄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均较高。
3,血管内放疗,用于治疗冠脉再狭窄的有β和γ两种射线,它们可以押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小规模的临床试验显示其疗效较好,但是存在靶血管血检形成、支架边缘再狭窄、血管瘤等不良反应。
4,再次支架置入,再次支架置人后可以获得与第一个支架相当的最终管腔直径,遭憾的是再狭窄率仍然较高。
综上所以,目前临床上,根据病变情况,推荐在切割球囊成形术基础上,再予以药物球囊扩张术,可以明显内膜的增生反应、减少再狭窄的发生,必要时可进一步行再次支架置入。
最后,啰嗦一句,对于心脏置入支架的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一定要戒烟,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
好了,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