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脉穴的来历
本穴为足少阳经与带脉之会。带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在人身匝腰一周,如束带然,故名其经为带脉。本穴属于带脉,故亦名本穴为“带脉”穴。
带脉的定位
在侧腹部,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肝经章门穴下1.8寸处;侧卧取穴。
功能主治
经闭,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腹痛,疝气,腰胁痛。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带状疱疹,减肥。
1.治带下病∶带脉,白环俞,阴陵泉,三阴交,有健脾渗湿止带作用。
2.治痛经,经闭∶带脉,中极,地机,三阴交,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作用。
3.治月经不调∶带脉,血海,膈俞,有通经活血作用。
配穴
带脉配白环俞、阴陵泉、三阴交,有健脾渗湿止带的作用,主治带下病。
带脉配白环俞、阴陵泉、三阴交、太白、漏谷,治带下病。
带脉配中极、地机、三阴交,有行气活血,去瘀止痛的作用,主治痛经,闭经。
带脉配中极、关元、气海、地机、三阴交,治痛经、闭经。
带脉配血海、膈俞,有通经活血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带脉配血海、三阴交、膈俞,治月经不调。
穴位养生
刺法
直刺1~1.5寸,局部有胀重感,或环腰放射。取穴时,尽量收腹,显露肋弓软骨缘。
灸法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