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子宫内膜的干细胞治疗,真的是ldq

文/李昆明

图片/虾壳儿

试管过程中,患者最关心的是胚胎质量,如果有I级胚胎,就会心情大好,信心满满;如果只有IV级的胚胎,则不免心下惴惴,垂头丧气。

除了胚胎之外,内膜也是她们关心的重要指标,太厚了担心,太薄了也担心,而且,还流传着诸多食物与内膜相关性的传言,其实多没有科学依据,我这里就不再以讹传讹了。

说到内膜,经常会有患者朋友问,“医生,我的子宫内膜太薄了,是不是不好怀孕呢?”;也有部分患者,在准备胚胎移植的过程中,发现子宫内膜厚度不达标,遗憾的放弃了移植周期。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什么是“薄型子宫内膜”,以及最新的治疗方式“子宫内膜的干细胞治疗”。

01

什么样的子宫内膜被称为

“薄型子宫内膜”?

女性的子宫内膜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会出现周期性的“生长-增厚-脱落-变薄”的过程,周而复始的循环。月经来潮的那几天内膜稍薄是正常的,随着雌激素水平的增高,内膜也会随着卵泡的长大慢慢变厚的。简单说来,排卵期最厚,月经期最薄。

约有1/3-2/3的人类胚胎由于子宫的容受性异常而最终导致着床失败。子宫内膜的厚度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薄型子宫内膜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现在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共识是内膜厚度<7mm。

02

为什么子宫内膜薄就容易不孕呢?

/生活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

胚胎着床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子宫内膜厚度是决定胚胎种植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定厚度的内膜血流丰富、细胞分裂良好,会增加胚胎着床率;反之子宫内膜太薄、血流量不足、激素分泌缺乏,胚胎就不容易着床。

胚胎移植到子宫后的数天内,受精卵滋养细胞分泌出一种蛋白酶,在子宫内膜上溶出一个直径大约1mm的缺口,然后受精卵植入到这个缺口中。如果把这个时候的受精卵比作种子,那子宫内膜就像是一层土壤。

子宫内膜厚度≥7mm是保证正常妊娠的重要前提,如果小于这个厚度,种子就像撒在贫瘠的土地上,就算是优质的种子,也难以生根发芽。

当然,也非绝对,当子宫内膜厚度≤6mm时,移植优质囊胚仍能获得30%左右的妊娠率,甚至有个别报道4-5mm的内膜成功怀孕的例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单单因为内膜厚度而放弃胚胎移植也是不完全正确的。子宫内膜太薄会大大降低胚胎植入成功的概率,但是目前尚没有一个标准说子宫内膜薄到什么程度就绝对不孕。

03

什么原因导致子宫内膜变薄呢?

/这个得好好唠唠/

子宫内膜薄的常见原因如下:

①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受雌孕激素的影响,若出现内分泌疾病,引起体内激素失衡,其周期性变化也会因此紊乱。

②年龄因素:高龄女性患者(≥40岁)的薄型子宫内膜发病率高于38岁以下女性。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内膜血流和雌孕激素受体减少,基质细胞中DNA含量降低,胶原含量增加,子宫内膜就会变薄。因此要奉劝那些还没有生育的已婚女士,一定要把握好最佳的生育年龄哦!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的丢失不仅仅在脸蛋上,也在内膜里哦。

③人工流产史:药流和刮宫对子宫内膜伤害很大,若损伤基底层则会对妊娠产生严重影响。

④宫腔粘连:任何一种损伤子宫内膜的操作均可能导致内膜损伤,进而引起子宫内膜菲薄或前后壁之间的粘连。

⑤炎症:如子宫内膜结核、自然流产引起的炎症或继发感染,以及其他累及子宫内膜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⑥子宫发育畸形:子宫发育畸形也是子宫内膜薄的一个原因,如子宫纵膈、双角子宫、弓形子宫、阴道或子宫发育不全等。

⑦不明原因性薄型子宫内膜。

04

子宫内膜薄常用的治疗办法有哪些?

虽然改善内膜的方法有很多种研究报道,但在临床实践中这仍是很棘手的难题。目前任何一种方式都没有确切的循证医学的证据,首要的就是对症治疗,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有几大方法:

①大量雌激素治疗:最常用,可选择口服用药和局部用药。不过目前雌激素用量及用药时间尚无统一标准,以内膜厚度为准。

②子宫内膜微刺激术:临床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受机械刺激后可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相关因子的表达,诱导其自身修复、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胚胎着床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活检及刮匙搔刮。单纯宫腔镜检查也属于子宫内膜轻微刺激,其对提高着床率有积极作用。

③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如果存在宫腔粘连,可以通过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恢复宫腔形态,术后可以通过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进行内膜的修复,逐渐改善内膜的厚度。

④子宫内膜抗炎治疗:如果是内膜结核菌感染,需要严格的抗结核治疗。对于原因不明的炎症性内膜菲薄的患者,建议行宫腔镜检查内膜病变,必要时内膜活检、培养、药敏试验。

⑤生长激素:可以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在生殖过程中发挥作用。子宫内膜存在生长激素受体,在胚胎着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⑥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维生素E、己酮可可碱、西地那非、L-精氨酸等药物:理论上可改善血管活性,增加内膜血流灌注的治疗,促进内膜生长,但目前循证医学方面仍存在争议。

⑦其他:中西药结合治疗、针灸理疗、中药治疗、生物电刺激以及干细胞修复内膜等。

05

什么是高大上的

“子宫内膜的干细胞治疗”?

/黑科技来袭,请做好战斗准备!/

干细胞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特定组织的组成细胞。女性子宫内膜之所以可随月经周期规律地脱落、再生,这都是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功劳。

子宫内膜干细胞包括内膜上皮干细胞和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内膜功能层受损时,两种干细胞可自我修复;基底层受损时,由于受损部位的干细胞全部消失,则创伤无法愈合,导致宫腔粘连,继而不孕。

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骨髓移植后女性患者的子宫内膜中检测到来源于骨髓供体的内膜细胞,由此推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组织的再生。

年,国内有媒体报道了9名重度子宫内膜损伤患者首次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修复子宫内膜术,术后5名患者妊娠,其中3名患者成功产下婴儿,标志着干细胞移植修复子宫内膜具有临床可行性。

近年,有研究人员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附着在可降解的胶原支架材料上,然后将支架材料和干细胞的复合体移植到宫腔内,使干细胞覆盖于子宫内膜面,促进了子宫内膜血管组织再生,术后3个月发现子宫内膜血运良好,实现了受损子宫内膜的功能性修复。目前临床研究中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的干细胞来源有:

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患者骨髓中抽取的,不仅穿刺提取过程痛苦,而且每一次的干细胞数量不能准确保证,这也是目前未能普及应用于治疗子宫内膜损伤的原因之一;

②子宫内膜的干细胞:子宫内膜中存在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移植后可以产生新的子宫内膜;甚至从月经血中也可以分离得出具有多重分化功能的干细胞;

③新生儿废弃的附属物干细胞:脐带血、胎盘等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数量充裕,具有良好的免疫容受和成瘤性低的优点。

干细胞治疗为子宫内膜损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希望,但目前干细胞治疗仍不成熟,关于干细胞用量、是否应用载体和进入人体途径等仍需大量的实验验证。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子宫内膜损伤将会越来越纯熟,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总之,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问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和多周期的不断摸索、评估,才能依据个体情况找到合适的胚胎移植时机。

因此,患有薄型子宫内膜的女性需要同医生积极配合,多一些耐心,即使几个周期下来也未达到理想厚度的患者,也不要轻易放弃受孕,毕竟,沙漠里也是有绿洲的,祝大家好运好孕!

作者简介

赵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辅助生殖医学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在读,师从李昆明教授,目前从事子宫内膜经血干细胞的研究。欢迎薄型内膜的患者朋友看赵医生的门诊!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pkt.com/jbjs/1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