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胚胎将比喻为“种子”,子宫内膜就可以喻为“土壤”。种子能否存活取决于土壤是否肥沃,胚胎能否种植成功也与子宫内膜息息相关。
许多女性由于人工流产、诊断性刮宫等,损伤了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薄,使胚胎无法着床,引起不孕。子宫内膜薄已经成为许多不孕女性苦恼的原因,对医生来讲也是非常棘手的难题。
子宫是胎儿居住的“宫殿”,子宫内膜是宫殿中孕育生命的“温床”,是胚胎的落脚处,是他们扎根发芽的地方,“温床的土壤”是否肥沃有着关键性作用。
比较适合胚胎种植的子宫内膜厚度为8-14mm,如果女性子宫内膜薄,意味着种植的“土壤”贫瘠,胚胎着床时很难生存,女性自然也就无法怀孕。目前公认的是卵泡晚期子宫内膜厚度≤7mm便认为是子宫内膜薄。
子宫内膜薄原因在哪里?
子宫内膜薄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最常见的是炎症和医源性,血管分布不好和雌二醇水平低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生长不良。在一些女性中,子宫内膜也可能本身就很薄。
急性或慢性感染会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的破坏,比如在印度,曾经“女性生殖器切割”是造成薄型子宫内膜最常见的原因,因为其伤口愈合是通过纤维化发生的,这会导致子宫内膜的破坏和子宫腔的收缩,即使完成治疗后子宫内膜的再生也非常困难,因为纤维化破坏了基底层。
反复或强烈的刮宫手术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也会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破坏和内膜粘连,影响子宫内膜生长。
子宫内膜很重要吗?
自从“二孩”政策放开以来,着实是一家欢喜一家愁:喜的是能有再生育的“权利”,悲的是有了“权利”却再也没有“能力”了。当然这里的“能力”包括经济能力和非经济能力,再往深里“挖”,非经济能力更着重强调生育能力(PS:终于说到点上了)。
受现代快节奏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很多夫妻要么怀不上,要么怀上了保不住。如果把优质的受精卵比作好的“种子”,那么子宫内膜就是肥沃的“土壤”,成功怀孕的前提不仅要好“种”,还要“沃土”,再优质的种子,扔到水泥地上也是“死路一条”。
由此可见子宫内膜的地位还是很重要,不管是自然受孕还是经辅助生殖技术下的人工受孕,子宫内膜太薄都会大大增加胚胎植入失败的概率,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薄型子宫内膜”这一生育力相关新名词便“应运而生”了。薄型子宫内膜成了无数“二胎梦”夫妇道路上的“拦路虎”。
为什么内膜薄就不好怀孕?
一般情况下,子宫内膜低于8毫米即为过薄。当内膜过薄时,受精卵随着输卵管进入子宫内后,就无法将自己扎根入功能层,也就无法获取充足的营养物质,这样即使是再优质的受精卵也无法继续长大。
内膜过薄最为常见的原因是多次刮宫所造成的基底层受损,深处的基底层是没有再生功能的,如果受损比较严重,那么可以再生的功能层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女性一定要爱护自己,不要随意做出流产、刮宫的决定,如果真的需要这样做,医院并且坐好小月子。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既然内膜过薄会影响生育,那么自然内膜越厚越好,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如果内膜厚过14毫米也不利于受精卵扎根,也会影响生育。一般情况下,内膜过厚会给女性造成月经量过多、时间过长、时间不规律这方面的困扰,此时就需要女性及时跟医生建立联系,找出病根并治疗了。
子宫内膜薄还会长起来吗?
子宫内膜薄属于子宫内膜损伤的一种,严重的子宫内膜损伤曾被认为是导致不孕的“绝症”,再生医学技术的发展为这种疾病带来了新希望。在干细胞治疗子宫内膜损伤临床研究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
干细胞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特定组织的组成细胞。干细胞能够从细胞水平上全面修复人体受损细胞、替换衰老、凋亡细胞、具体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它不仅有组织细胞的再生修复作用,还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
北联凤血干细胞通过靶向注射到患者子宫,在早衰子宫内定植并逐步分化为子宫内壁细胞,并且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子宫内膜细胞新生,释放抗炎因子有效抑制子宫炎症的发生,防止子宫进一步早衰,保护子宫,重塑子宫结构,恢复子宫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使患者重回年轻健康的状态。
女性子宫内膜中含有干细胞,该类内源性干细胞可修复轻微受损内膜,但无法修复严重受损内膜,导致宫腔粘连,研究证明给于干细胞治疗后,可有效修复损伤严重子宫内膜,为因内膜损伤的女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THEEND
专业科普
行业资讯
临床进展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