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较快,但猪场环境管理、饲养管理与疾病控制之间的关系却相对滞后,造成母猪子宫内膜炎多发。母猪子宫内膜炎是母猪产后感染或隐性流产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母猪子宫黏膜内膜层或肌层而引起的子宫黏膜的黏液性或化脓性的炎症过程。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将导致子宫复旧时间延长、产后发情时间推迟,炎性渗出物还可改变子宫内环境的酸碱度,损害精子和卵子的生存环境与受精能力,使受胎率明显下降。同时,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后,炎性渗出物还可长期刺激子宫内壁感受器,使激素分泌失调而引起卵巢疾病(如持久黄体、卵巢囊肿等),严重时可造成母猪长期不孕。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季节,母猪子宫内膜炎常常导致母猪发热、消瘦、泌乳量下降,甚至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死亡,使猪场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据报道,许多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为20%左右,个别养殖场高达40%,甚至更高。母猪子宫内膜炎造成猪场母猪淘汰率和非生产天数增加,受胎率下降,并且因为子宫内环境恶化导致初生仔猪体弱多病。根据相关报道,称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母猪与正常母猪相比,产后初配的天数和产后受孕天数相应增加15.81d和30.67d,情期受胎率下降21.36%,平均配种受胎次数增加0.51次。据统计,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因发情延迟或发情不正常而屡配不孕的母猪80%以上都患有子宫内膜炎,特别是在炎热夏季,该病的发病率极高,从而导致其中60%的繁殖母猪被淘汰。
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多发,但由于其致病因素较多,防治难度较大,严重影响着猪场生产效益。鉴于此,就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诊断及防控措施进行总结,为猪场有效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提供参考。
1、发病病因
1.1细菌感染
主要病原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假单胞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枸橼酸杆菌、支原体、念珠菌、放线菌、毛霉菌等引起的感染。
1.2母猪因素
母猪本身患有疾病,如猪瘟、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结核、布氏杆菌病和滴虫等容易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母猪在分娩、难产、产褥期中抵抗力下降,抗病能力削弱,如果内外环境中存在病原,也易引发本病。另外,正常子宫内含有大量的有益菌群,同时也存在一些内源性病原菌,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病原菌不能大量繁殖,一旦受到应激或饲粮缺乏某些维生素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内源性病原菌大量生长繁殖,毒力增强,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炎等因素。
1.3公猪因素
公猪生殖器疾患,精液有炎性分泌物或配稀释液过程污染病原菌等,通过交配或授精均可能感染母猪,而引发子宫内膜炎。
1.4不遵守操作规程
饲养管理不当,在饲料配比中油饼比例过高,饲喂发霉变质含有毒素原料,青精料比例不当,饲喂酒糟、豆渣催乳等导致营养失衡等,使母猪体质下降,非特异性免疫力下降,也容易受到致病菌的感染而引发本病。
猪舍环境不清洁,场地消毒不严,流产及死胎的胎衣、胎儿处理不当污染环境,也可能造成外源性的感染。
配种、人工授精、阴道检查时未对公、母猪生殖道,外部消毒以及器械、操作人员手臂未进行消毒或消毒不严格;输精操作不熟练损伤产道;输精频率过高,导致机械损伤和感染。
子宫收缩乏力及难产、胎衣不下、恶露蓄积或死胎未排发生腐烂而引起子宫内膜炎。阴道脱、子宫脱等造成母猪产道损伤而引起感染。
2、临床诊断
2.1急性子宫内膜炎
病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拱背,频频排尿,阴门排出灰白色、含絮状物的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其卧下时,分泌物排出较多。
阴道检查:见母猪子宫颈外口肿胀、充血,稍开张,有渗出物自子宫颈流出。
2.2慢性子宫内膜炎
分为慢性黏液性、慢性黏液脓性及脓性子宫内膜炎。慢性黏液性子宫内膜炎:母猪性周期不正常,有的性周期虽正常,但屡配不孕。阴道检查发现母猪子宫黏膜充血,子宫排出透明的、带絮状物的黏液。慢性黏液脓性及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猪出现全身症状,逐渐消瘦,其阴唇肿胀,从阴门流出黄白色或黄色的黏液脓性及脓性分泌物。
3、防控措施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根本问题是子宫黏膜受损,子宫不复旧,母猪断奶不发情、发情时间延长、发情不明显、发情时流脓、母猪配种受胎率低、受胎产仔少等。不管是母猪产后炎症预防还是治疗,子宫黏膜不修复,杀菌、输液、清宫效果也不明显,并且还有副作用,子宫黏膜不修复,炎症仍将发生。介于此,推荐如下的防控措施:
3.1要强化几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种,如猪蓝耳病、非典型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等,可大大减少发病率及发生混合感染的致死率。
3.2母猪养殖环境要形成制度化消毒灭源措施,特别要强化母猪舍空栏消毒,母猪分娩舍于临产当天应冲洗消毒,产前对母猪乳房、阴部及接产器具等也要严格消毒,并坚持规范化的无菌操作。
3.3母猪日常饲养管理中要善用保健预防措施,对妊娠母猪日粮要补充一定量的青绿饲料,或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等,以充分满足母猪妊娠、分娩及泌乳的能量物质需求。
3.4分娩后24小时内,在胎衣排出后,先用温和消毒水清洗消毒母猪后驱,尾根外阴部位,通过消毒后的专用投药器子宫投入宫溯康1粒或按照人工输精方式子宫灌注单位莱索菲生理盐水稀释液ml;分娩异常的母猪(难产、人工助产、死胎、流产等)间隔1天重复1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