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穴zgng

北京有白癜风专科医院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子宫穴

1拼音

zǐgōng

2英文参考

matrix[朗道汉英字典]

uterus[朗道汉英字典]

venter[朗道汉英字典]

womb[朗道汉英字典]

zǐgōng(穴)[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EX-CA1(穴)[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3概述

子宫:经外奇穴名

4经外奇穴名·子宫

子宫为经外奇穴名(zǐgōngEX-CA1)[4]。出《备急千金要方》[3]。《针灸大全》列作奇穴[3]。别名侠玉泉、肖必[5]。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4][6]。子宫穴有调经理气,升提下陷的作用。主治阴挺,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不孕症,附件炎,盆腔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睾丸炎,阑尾炎,疝气,腰痛,尿频等。

4.1拼音

zǐgōng

4.2代号

EX-CA1

4.3子宫穴的别名

侠玉泉(《奇穴图谱》)

肖必(《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4.4出处

《针灸大成》:子宫二穴,在中极两旁各开三寸。

4.5子宫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4][6]。

子宫穴位于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处[3]。

原说子宫穴位在“中极两旁各二寸”,今多据《针灸大成》定位于脐下4寸(中极)再旁开3寸处[7]。

经外奇穴——子宫穴的位置

4.6子宫穴取穴方法

患者卧位,在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穴。

仰卧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旁开3寸,再向上1寸取穴[8]。

快速取穴:耻骨联合中点上缘上1横指,旁开4横指处即是子宫穴[9]。

4.7子宫穴穴位解剖4.7.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6]。

子宫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

4.7.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髂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进入腹腔刺及小肠[6]。

有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并有腹壁浅动、静脉,髂腹下神经及其伴行的动、静脉通过[7]。

4.8子宫穴的功效与作用

子宫穴有调经理气,升提下陷的作用。

子宫穴内应于子宫,常配伍中极,归来治疗妇科病[7]。

4.9子宫穴主治病证

子宫穴主治阴挺,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不孕症,附件炎,盆腔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睾丸炎,阑尾炎,疝气,腰痛,尿频等。

子宫穴主治阴挺、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6]。

子宫穴主治阴挺、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附件炎、盆腔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睾丸炎、阑尾炎等[3]。

子宫穴内应于子宫,常配伍中极、归来治疗妇科病[7]。

主治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以及阑尾炎,盆腔炎,睾丸炎等[7]。

妇科病:阴挺,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8]。

其他病:疝气,腰痛,尿频[8]。

4.10刺灸法4.10.1刺法

直刺0.8~1.2寸[6][8],局部有酸胀感[8],可向外生殖器放散[8]。

一般直刺1.0~1.5寸[3]。

直刺1.5~2寸[7]。

注意:

针刺不能过深,以免穿过腹肌进入腹膜腔,刺伤内脏[8]。

孕妇禁针[3][7]。

4.10.2灸法

可灸[3]。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7]。

4.11子宫穴的配伍

子宫配足三里,有培补中气,固摄胞宫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

子宫配三阴交、隐白,治功能性子宫出血[8]。

子宫配归来、关元、筑宾、三阴交,治前列腺炎[8]。

子宫配关元、气海、三阴交,治子宫脱垂[8]。

4.12特效按摩

用中指指腹垂直轻揉子宫穴,每次3~5分钟,可以治女子不孕、子宫脱垂、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生殖系统疾病[9]。

4.13文献摘要

《针灸大成》:子宫二穴,在中极两旁各开三寸。针二寸,灸二七壮,治妇人久无子嗣。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子宫,奇穴。……灸三至七壮。主治妇人不孕、子宫血肿、子宫内膜炎,亦治肠疝痛、睾丸炎、阑尾炎。

4.14子宫穴研究进展4.14.1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

针刺子宫、关元、三阴交等穴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内分泌具有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其中对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具有双向调节作用[8]。

5参考资料

^[1]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63.

^[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

^[5]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6]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7]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8]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9]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0]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1]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2]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3]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4]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5]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6]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7]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8]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7.

^[20]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1]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4.

感恩有你

中国老张

非著名艾灸从业人员

本平台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问题请及时就医。

中国老张,愿做大家艾灸路上健康的守护者。有艾灸问题记得留言或咨询俺哦.

感谢大家的分享与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pkt.com/cjby/10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