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中国医院神经内科,杨军、禹红梅、赵珊珊、刘嘉辉、李晓红、张小倩、何志义,本文已发表在《卒中大查房》年第1期。
摘要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BTE)以心脏瓣膜无菌性赘生物形成为特点,赘生物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不含炎症细胞或细菌。NBTE与多种疾病相关,例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艾滋病等,可引起致死性栓塞。与恶性肿瘤相关NBTE所致血栓栓塞性疾病容易被忽视,其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无特异性。本文报道了1例40岁女性患者,以视觉障碍起病,逐渐进展出现意识障碍,最终被诊断为继发于结肠癌的NBTE。本病例提示,在临床上对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心源性卒中患者,应注意潜在肿瘤和NBTE的可能性,需进行比经胸心脏超声敏感度更高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可疑病例应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和肝素化治疗。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0岁,入院前3d突然出现一过性视物不清,约30min后自行缓解,当晚双目视力再次减退,一直未再恢复,肢体活动正常。医院行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结果示:双枕叶低密度灶,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起病时无发热,无头痛,无体重减轻,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健康,略肥胖,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贫血病史。既往月经正常,现处于月经第7天,阴道流血仍较多。
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入院后因腹痛、阴道大量流血,急查盆腔彩超,结果发现盆腔积液、子宫异常出血。请妇科会诊排除宫外孕。
专科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定向力可。颅神经检查:双眼视力减退,仅能见手动。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无面瘫,伸舌居中。运动系统检查:右上肢肌力Ⅲ级,肌张力略下降。感觉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共济运动正常。
2.诊治经过
入院后第4天患者病情加重,意识不清,胡言乱语,烦躁易怒,查体不配合,肢体瘫痪无加重,出现二便失禁。
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WBC)计数11.25×/L,红细胞(RBC)2.94×/L,血红蛋白(Hb)78g/L,血小板(PLT)计数×/L。凝血三项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PT)16.6s,纤维蛋白原(Fib)2.99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1.3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35。风湿系列检查结果正常,抗心磷脂抗体正常,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呈阴性。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4.86mIU/mL,心电图大致正常。脑脊液检查:压力mmH2O(1mmH2O=0.kPa),蛋白含量mg/L,葡萄糖3.2mg/L,氯离子mmol/L,细胞计数0×/L。肺部CT未见异常;腹部CT及肝胆脾彩超示腹水。
脑电图检查示广泛性中度异常脑电图,未见发作波。颈部血管超声未见异常。头颅弥散加权成像(DWI)示多发性脑梗死(见图1),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示左横窦狭窄,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示左大脑后动脉末梢变细。
入院第10天,患者阴道流血停止,全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压痛明显,不能平卧。肿瘤系列检查示:糖类抗原(CA).5U/mL,明显升高。全腹增强CT扫描示:脾脏多发低密度灶,双肾多发低密度灶,肝脏未见异常,降结肠肠壁及周围肠系膜弥漫性增厚,均匀强化(见图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二尖瓣前后叶瓣缘增厚,回声粗糙,左心房面可见附加回声,有两处活动度较大,分别附着于前后叶,大小约6.1mm×4.0mm,二尖瓣轻至中度反流(见图3)。行腹腔穿刺引出mL血性腹水。腹水常规检查示:蛋白38g/L。腹水病理学检查发现瘤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查结果提示腺癌细胞(见图4)。
对患者进行治疗无效,其病情不断恶化,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躁动,腹水增加,腹胀明显,呼吸困难,出现高热,血压正常。血常规检查示WBC22.43×/L,RBC2.72×/L,Hb68g/L,PLT×/L。复查头颅CT,结果示梗死区扩大,予以抗凝、抗炎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均无明显改善,家属拒绝进一步诊治,转回当地。对本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其于出院后2d去世。
3.病例分析
3.1发病机制
3.2临床特点
3.3治疗原则
(此处内容略、详见全文)
4.小结
NBTE是一种少见疾病,常伴发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HIV感染等。本病例提示,对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心源性卒中患者,临床医师应注意潜在肿瘤和NBTE的可能性,需进行比经胸心脏超声敏感度更高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可疑病例,应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和肝素化治疗。
(《卒中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